美太空總署宣布:投資8項火星計劃 啟動研究人類冬眠可能性
美國太空總署 (NASA) 計劃於2030年起派太空人前往火星,唯以現時的航空科技,探索火星的計劃將會是異常艱巨,而且代價不菲。有見及此,太空總署認為是時候改變了,或者需要一些瘋狂的構思來實現目標,於是廣邀有開創性的科研人員參與其年度計劃。
近日,太空總署揀選八個具創新性的科技項目建議書作投資,被揀選的構思中包括不少尖端概念,而且又展示出一定程度的可行性,當中為人矚目的包括有為執行長期任務,促使太空人作深層睡眠的「冬眠」設施。
太空總署表示今次計劃有望改革未來的航天任務,介紹新功能及顯著改善現時建造和操作的航天系統。但太空總署承認,在實際應用前,需時10年研究及發展相關計劃,又不排除項目最終以失敗告終。讓我們先睹四項有分入選的太空計劃:
人類冬眠 (Human Hibernation)
以現時的航空科技,前往火星需時9個月,這對於被困在太空船內的太空人來說是一件漫長而又殘酷的事,不單只枯燥乏味,更需要耗費大量資源供應讓太空人在這段時間在各艙內生活。試想一下,如果太空人在這段時間可以全程睡眠,將可以大大節省運載的物資,並令太空人的空閒時間大大縮少。太空總署認為此技術如被證實安全,將來或有助我們拓殖火星或到其他星系探索。
星際旅行 (Interstellar Travel)
物理學家盧温 (Philip Lubin) 構思運用激光推動微型太空船前往其他星系,預計可以在20年內到達離太陽系最近的星系。雖然項目不能搭載乘客,但依然是突破又令人興奮的科技,計劃近日亦獲俄羅斯富豪米拿 (Yuri Milner)垂青,注資投入項目的發展。
太空船磁力外殼 (Magnetoshells For Spacecraft)
太空船如要降落火星,目前主要依賴火星稀薄的大氣層減慢太空船速度以完成著陸。但與大氣層磨擦其實可以很危險,需要在太空船配置外層保護應付,但這又會加重太空船負重,令成本變得高昂。動力研究學者柯特利 (David Kirtley) 構思以等離子體 (Plasma) 包裹太空船,令太空船在刹停時更受操控,並預計可以節省高達18億美元成本,還可以保護太空人在前往火星途中免於輻射威脅。
可延伸的生活空間 (A Growable Habitat)
太空總署對此項目未有透露太多具體內容,但從名字我們亦可略知一二,負責構思的斯凱爾頓 (Robert Skelton)形容,此張拉整體 (Tensegrity) 項目具有伸展性、靈活、適應力強等特點,是由眾多的繩索和枝柱構成,原理參照蜘蛛網的分子結構,可以因應繩索的張力隨意改變形狀。將來可按需要而作出改變,大大方便太空人在執行火星任務時的需要。
其餘入選的研發項目還包括有研發低温太陽白外層 (Cryogenic Selective Surfaces)、以飛機展示的大氣衛星構思 (Flight Demonstration of Novel Atmospheric Satellite Concept)、研發更大型反射望遠鏡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perture: A Precise Extremely Large Reflective Telescope Using Re-configurable Elements) 及等離子動力推動的實驗及系統分析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and System Analysis for Plasmonic Force Propulsion)。
(今日俄羅斯 / 美國太空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