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汽車業紛爆醜聞 三菱測試作弊25年
日本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的造假醜聞如雪球般愈滾愈大。公司不久前才承認在耗油測試中作假,未料上周二又要召開記者會公開道歉,承認公司早自1991年就開始以不符日本當局規定的耗油測試方法檢測,騙足消費者25年。這次三菱汽車造假醜聞,是繼德國大眾汽車、美國福特汽車等國際車廠接二連三爆出醜聞後的最新一章。
日本三菱汽車早前承認在耗油測試中造假作弊,涉及4款合共62.5萬輛輕型車。相川承認公司測試汽車耗油量的方式不符合當地法規,令結果顯示的耗油量少於實際數字。相川聲稱事前並不知情,又說公司會成立由外部專家組成的委員會,調查今次事件。
三菱或為減稅作假
醜聞傳出後,三菱汽車市值在3天內蒸發32億美元,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三菱汽車高層上周進一步承認,受影響的車款及確切數量,目前恐怕無法確認,因為耗油測試作弊造假的情況,其實已持續了足足25年。據日本媒體稱,耗油測試作弊,相信是為了獲得國家環保車減稅制度中最高級別的減免額度。相川表示公司可能須向政府償還部分稅項。
其實除了三菱外,近年大眾、福特、韓國現代汽車等車廠,都紛紛爆出造假醜聞。德國大眾去年爆出在1100萬輛柴油引擎車安裝作弊軟件,隱瞞實際排放量較美國法規要求高出最多40倍。過去一直標榜關注環保的大眾,最終需為事件撥備180億美元,以及回收美國人購買的50萬輛汽車,並支付10億美元賠償予車主。
隱瞞不當行為 被揭發才承認
更令人咋舌的是車廠應對醜聞時不盡不實的態度。以三菱汽車為例,今次事件是由於日產工程師發現在由三菱代產的日產輕型車燃料耗用量,與該公司聲稱的用量有差異,三菱汽車才急急承認;三菱汽車原本表示2002年才開始使用不合規格的測試方法,但在《日經》引述消息人士爆料後,該車廠才承認早於1991年便採用有關做法。
又以德國大眾車廠為例,德國《商報》引述業界及公司資料,揭發大眾早於1999年已經研發出作弊軟件,可以關閉部分引擎功能;6年後當大眾工程人員未能將排放廢氣中的氮氧化物含量減低至法定規則時,便開始使用該軟件,直至被媒體踢爆才停手。
三菱汽車爆出醜聞後,日本政府已計劃成立特別小組,研究制定更具體的措施。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亦加強檢測車廠提交的測試報告,用更多時間去審核。這令車廠與監管機構的營運成本都大增,形成雙輸的局面。汽車研究公司凱利藍皮書(Kelley Blue Book)高級分析師布勞爾(Karl Brauer)指出,隨着監管收緊,測試系統更加複雜,拖慢車廠推出新汽車型號,對業界打擊甚大。
競爭激烈 車廠鋌而走險作弊
然而,加強監督是否就能有效阻嚇車廠繼續以不當手段營運?布勞爾坦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恐怕一些車廠會嘗試尋找出更完美的「新犯罪方法」。
而且現時監管模式是由車廠自行測試,然後提交數據予相關機構,這種模式下監察形同虛設,車廠更易鑽空子。
專斷企業文化令車廠墮落
企業文化問題亦是車廠墮落的原因之一。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前總監克萊布魯克(Joan Claybrook)認為,車廠高層一定知道他們在做一些非法的事,可能須面對刑事檢控,不過他們亦知道,檢控人員要在數萬名員工中找出誰該為造假數據或隱瞞出錯而負責,是接近「不可能的任務」。這可能亦令到一些車廠高層以為自己可以大膽莽為而毋須面對後果。
要扭轉車業造假積弊,除了加強監管,恐怕還須從企業管理文化改造方面入手。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