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車在火星奔馳不是夢 SpaceX模式反映探索太空不再是政府專利
1969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阿波羅11號載着3名太空人登陸月球,成就「人類一大步」。49年後的今日,將一輛跑車送上太空的不再是美國政府,而是一間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
將事業版圖推至無邊際太空的SpaceX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揚言,希望今後有「新一輪太空競賽」,意味太空市場不再是大國政府專利,民間企業將加入分一杯羹。
馬斯克:希望有新一輪太空競賽
49年前阿波羅11號的發射地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周二(6日)下午再一次上演一場太空歷史創舉。SpaceX獵鷹重型運載火箭(Falcon Heavy,下稱獵鷹重型)首次發射成功,馬斯克一輛紅色Tesla電動跑車正送往火星。
兩個火箭推進器與火箭分離後順利返回地球,垂直降落在太空中心發射台。另一個推進器卻未有按計劃降落在無人船上,以每小時約320公里降落在大海中。
獵鷹重型由27個引擎驅動,推進力超過500萬磅,其近地軌道(low-earth orbit)的載重量達64噸,等於能將5架倫敦巴士送上太空,被稱為「地上最強火箭」。獵鷹重型成功發射贏得外界一致掌聲。喜出望外的馬斯克表示希望「有新一輪太空競賽」,鼓勵其他公司及國家好像SpaceX一樣在太空事業上積極發展。
▲上圖顯示Tesla跑車仍然在獵鷹重型運載火箭上層(Upper Stage)。根據馬斯克所言,今次火箭引擎的表現超出預期,令跑車偏離原定的火星軌道,改為向着小行星帶進發。
SpaceX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升空逐格睇
成本大降的秘訣:循環再用
以往一向由NASA主導整個美國航天市場,對上一次大型發射行動,要數到2011年NASA結束長達30年太空穿梭機計劃前的最後一次升空計劃,再之前已是1969年阿波羅月球計劃。
航天市場門檻高,除因為技術要求極高,還有成本高昂問題。被譽為「世上最強火箭」的獵鷹重型卻打破這個宿命。獵鷹重型每次發射成本估計約9000萬美元(約7億港元),相比NASA或其他私人人造衛星及火箭公司來說是最便宜的。SpaceX對手聯合發射聯盟公司(ULA)所研發的三角洲4號重型火箭(Delta IV Heavy),在獵鷹重型成功發射前為美國本土最強火箭,其發射成本卻高達4億美元(約31億港元),是獵鷹重型的4倍多。
馬斯克宣稱,獵鷹重型性能較三角州4號高出兩倍,他所言是否屬實暫時難以判斷,可以肯定的是,SpaceX火箭能夠循環再用這點,是它發射成本遠低於競爭對手的殺手鐧。其他火箭發射後,分離的推進器會棄置海洋,SpaceX自2015起開始回收推進器等火箭零件,令發射成本大降。
獵鷹重型三個火箭推進器之中,其中兩個是重用獵鷹9s火箭曾使用過的。而試射後,這兩個推進器順利返回地球並完美降落發射台。馬斯克表示自己已親自檢查,指公司願意的話,火箭推進器將能夠再次重用。
美國「重返月球」或靠SpaceX
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簽署「頭號太空政策指令」(Space Policy Directive 1),命令NASA利用革新探索太空方法,帶領美國「重返月球」,以至為登陸火星甚至更遠的星球做準備。
按照NASA目前計劃,太空人將在2019年利用太空發射系統(Space Launch System),運載獵戶座太空船(Orion)進行繞月飛行。不過太空發射系統火箭的發射成本預計高達10億美元(約港元78億),比獵鷹重型高出足足十倍有多;加上研發需時,更有可能滯後。
除此之外根據數據顯示,NASA獲得的政府財政撥款比率逐年遞減,由1966年佔聯邦政府財政預算的4.5%,大幅下降至2017的少於0.5%,比率是有史以來新低。現時每年NASA獲發的撥款約為180至190億美元,然而計及通脹因素後,1966年所獲撥款其實相當於450億美元,足足是現時的2.5倍。
撥款不足加上成本高昂,直接阻礙NASA太空計劃的發展,把部分太空計劃外判是其中一個解決方法,之前SpaceX已跟NASA合作過。在有限預算下讓美國「重返月球」,最終方案也許還是要找馬斯克的SpaceX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