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經濟改革陣痛而長久 政府無效能成印度發展絆腳石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周二(23日)出席於瑞士滑雪勝地達沃斯(Davos)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並發表開幕演說,向世界宣傳着印度的改革成果與前景,呼籲企業前往投資。但令人尷尬的是,印度近年的經濟發展持續放緩,國內根本問題未解決,令印度經濟裹足難以向前。

印度首次參與世界經濟論壇,莫迪獲邀成主要嘉賓優先發表演講。(視覺中國)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報告,印度在世界製造業指數中排行第30位。雖然遠比第一位的日本和第五位的中國為低,但仍較鄰國低於60位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斯里蘭卡等高得多。作為世界第二大人口國家,印度2016年製造業總值高達4200億美元,以按年平均7%增長成為世界第五大製造業國家。

加上35歲以下勞動力佔印度總人口近六成五,印度東亞地區擁有龐大潛力,前景相當理想。世界銀行一度推測印度終可超越世界各國,甚至中國取得領導地位。不過印度國內根本問題未有解決,成為印度向前的絆腳石,且更有日趨嚴重的傾向。

廢鈔及稅改重創印度就業

2014年莫迪贏得大選上任總理,莫迪上台時承諾會為貧窮人民帶回「尊嚴」,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更多人脫貧。但踏入第四年,莫迪不但未能兌現承諾,且愈見嚴重:根據印度最大人力資源公司TeamLease Services數據,2017年製造業裁員較2016年增加30%至40%,就業前景展望跌回12年前金融海嘯低點。

其中2016年和2017年的兩次政制改革,令事態進一步惡化:第一次是2016年11月,印度突然宣布廢除500和1000盧比面值的鈔票,要知道在廢鈔令推出之時,有價值17.97萬億盧比的貨幣在市場流通,但當中有86%被列為廢鈔,令中小企業首當其衝。各行業因缺乏資金紛紛停產,據國家經濟監察中心,在2017年頭4個月間,印度有逾150萬人因廢鈔政策而失業,令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重創約2%。

廢鈔改革一下子讓依賴現金交易的基層製造業首當其衝,不少工廠因缺乏資金停運或倒閉,逾150萬人失業。(視覺中國)
至今印度大量製造業仍依賴這種簡易的工作坊製作支撐,工作者多為基層,無法承受大規模稅改造成的衝擊。(視覺中國)

第二次是2017年7月,印度實施全國統一的貨品與服務銷售稅(GST),摒除實施期間造成的市場混亂,稅制改革衝擊了全國製造業。以生產皮革為例,印度皮革業市場總額達120億美元,支撐300萬勞工,但因奢侈品稅由過去的13.5%大幅增加至28%,依賴生產及加工皮革的製造業大受打擊。商戶苦不堪言,生意大跌四分之三。

改革的不僅是政策 而是整個政府

莫迪長期以來希望活用印度龐大的人力資源,打造「Made in India」印度製造的品牌。可是相比支援國內中小企發展,莫迪只着眼於吸引外資,為市場創造內需的手段亦欠奉,一味單靠輸出來刺激經濟。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摩根大通新興市場經濟分析主管阿齊兹(Jahangir Aziz)表示:「印度未有為市場創造內需,當投資者離場,製造業即一落千丈。」

台灣《財經新報》評論指印度需要改革的不只是政策,而是整個政府。莫迪推出廢鈔及GST稅改目的是為打擊地下經濟的黑錢,強迫地下經濟浮出水面,繼而擴大稅基增加稅收,強化財政。

但莫迪卻忽略了,大規模地下經濟形成的主因,其實是因為政府極度無效率。事實上,地下經濟支撐了印度整體經濟及就業的重要產業鍊,莫迪一心只想割之而後快卻低估了改革造成的衝擊,結果陣痛期遠超想像,就業前景展望跌回金融海嘯時低點正是警號。若不從根本出發,把低效無能的政府問題糾正過來,推行大規模改革只會引起社會混亂,甚至帶來動盪。

莫迪希望將「印度製造」這品牌推廣至世界,但忽略了友善的對內政策和硬件配套,製造業不升反跌。(視覺中國)

莫迪尋求連任 無法交出漂亮成績表

2019年印度將舉行大選,莫迪無疑將尋求連任,這次前往參與世界經濟論壇亦被視為莫迪是為明年大選舖路。儘管印度在莫迪管治的4年內有一定發展,但很多根本問題仍未有解決,在國民眼中的成績表並非如真的如此好看。

《印度快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印度人並非缺乏創意或創造財庫的能力,但政府欠缺栽培政策及硬件配套阻礙了產業發展,只依賴外資無法長遠有效地推動經濟。當勞動人口及年輕人發現尋找工作困難,必然會對莫迪的管治感到失望。

印度最大在野黨國民大會黨主席拉胡爾(Rahul Gandhi)更直指,假如印度無法讓數以百萬計的人尋找到工作:「他們將會非常憤怒,而過去政府所創造的一切亦有可能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