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諾貝爾和平獎到衝突再起 突尼斯面臨七年之癢?

由諾貝爾和平獎到衝突再起 突尼斯面臨七年之癢?
撰文:陳奕謙
出版:更新:

若想知道七年前的阿拉伯之春帶來甚麼成果,北非國家突尼斯肯定是模範。它不但帶來民主轉型,甚至突破政治危機,贏得諾貝爾和平獎。但在革命七年之際亂局再起,不少西方媒體都在問:突尼斯要走回頭路了嗎?

1月14日,突尼斯大批民眾上街,慶祝推翻本阿里政權七周年。(路透社)
1月14日,突尼斯大批民眾上街,慶祝推翻本阿里政權七周年。(路透社)

突尼斯是阿拉伯之春的起點。

七年前一名青年自焚,以性命向專制政府控訴,僅一個月已將獨裁總統本阿里(Zine El-Abidine Ben Ali)趕走。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更加成為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榜樣,利比亞、埃及、敘利亞等人民相繼起來革命,誓要推翻專制政府。但除突尼斯之外,阿拉伯之春沒有一個國家能實現民主轉型。換言之,突尼斯成為了唯一的異數。

更重要的是,不少阿拉伯國家都在面對世俗派與伊斯蘭派之爭,包括埃及為此而推翻又再推翻政府。但突尼斯卻在2014年以四方會談避過政治衝突,叫世界佩服之餘更加贏得諾貝爾和平獎。

所以,當茉莉花革命七周年之際突尼斯人再次走上街頭示威,引來國際社會矚目。

在茉莉花革命七周年前夕,突尼斯民眾上街示威,手持麵包抗議經濟不景。(路透社)

英國《衛報》的社論以「騷亂重臨?」為題,明言其憂慮,擔心突尼斯民眾昔日以革命拉倒獨裁者,今日卻以示威來對付民選政府。

《經濟學人》形容突尼斯面臨「七年之癢」,又謂他們「對投票箱失去信心」,同樣展示出他們對突尼斯不滿民選政府的顧慮。

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ECFR)形容,突尼斯人對茉莉花革命大失所望,可能重返專制。

這個國家是否真的放棄民主?在擔心之前,或許先得了解當地人為甚麼2018新年尹始,已經要走上街頭向政府說「不」。

突尼斯在2017年通脹率為6.4%,而且失業率超過一成,當中不少是年輕一代和大學畢業生。(路透社)

人人都想離開國家的經濟困局

誠如《經濟學人》指出,七年前茉莉花革命的口號「麵包、自由、尊嚴」,自由和尊嚴都已經有了,但麵包卻是突尼斯人仍然沒有的。

突尼斯去年經濟增長2%,預測今年亦只得3%,比起革命前還要差一截。目前三成半年輕人失業,全國多達六成八人認為經濟「非常差」。

26歲的阿馬爾(Ahmed Ben Ammeur)向《金融時報》表示,他不怕翻船葬身大海,也寧願跑到歐洲做難民。

我想找到工作和結婚,但我沒機會。出國以後,我做甚麼工都可以。
突尼斯人阿馬爾

還有30歲的醫生菲基(Fadi al-Feki)說,打算今年三月可以移民到德國重過新生活。

我當年支持革命,因為人民被打壓,非常不公義。我們以為革命可以帶來合作和問責。但現在人人都只顧自己……經濟環境非常差,貨幣在貶值。
突尼斯人菲基

在經濟一片蕭條之下,突尼斯國會最近通過法案,緊縮措施要加碼。一方面削減社會福利,另一方面增加消費稅。面對這種境況,民眾不上街示威才怪。

突尼斯民眾在一月上旬走到街頭抗爭,不時與警方發生衝突。(路透社)

IMF一味緊縮惹質疑

經濟困境持續,突尼斯政府不無責任。不少分析指出,突尼斯政府沒有心重振經濟,例如欠缺大型基建,不創造就業機會。政府做得最多的只是聘請公務員,但勞工部近日已經指出,公帑四成花在養活公務員,情況根本難以持續。再者,貪污和中飽私囊的問題未見肅清,總理沙海德(Youssef Chahed)為此亦甚懊惱。

另一方面,突尼斯政府主要靠國際社會伸手援助。例如歐洲火車頭德國投資3億歐元,歐盟亦實施新例,近兩年都向突尼斯購入橄欖油,望有助提振當地經濟。對於突尼斯來說,目前最大靠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不過他們24億歐元借貸卻有附帶條件,規定政府推行緊縮,限制開支,最終反過來引起民怨。

突尼斯經濟觀察的尚杜勒(Jihen Chandoul)指出,IMF的制肘令突尼斯政府難以改善經濟,例如在貨幣貶值之時央行亦不許出手。她甚至以「IMF掐住突尼斯,難怪民眾要示威」為題,在《衛報》大肆批評。

IMF令突尼斯屈服,扼死了他們的經濟。要擺脫IMF,才能真正帶來改變。
突尼斯經濟觀察的尚杜勒
突尼斯警方大舉出動,與示威者不時衝突,超過800人被捕。(路透社)

專家澄清:示威非針對民主政府

責任誰屬是一個很難說得清的問題。但不論怎樣,因為民眾在七年後再次走上街頭,即說突尼斯不再相信民主原則,肯定是言過其實。國際危機組織的北非專家阿姆拉尼(Issandr El Amrani)和阿亞里(Michael Ayari)清楚指出,示威者只是針對財政預算和緊縮政策,並非要推翻政權,而且過程亦相當和平。他們認為問題只是警方反應過敏,重手打壓示威,才再次呈現出專制管治的苗頭。

突尼斯在今年五月將會舉行國會選舉,走世俗路線的突尼斯呼聲與擁護伊斯蘭的復興運動將再一較高下。到了明年下半年,更加會有總統選舉。不少人相信總理沙海德近來之所以肯打貪,正因為他想在明年挑戰總統寶座,正好反映民主政治的確為突尼斯帶來的好處。

誠如人權觀察的突尼斯總監賈拉利(Amna Guellali)指出,這個北非國家正同時間向多方面發展,有好不無壞。經濟固然出現困難,但在民主和自由方面的成果卻不能看輕,去年全面禁止對女性使用暴力,性罪犯不能再以迎娶受害人為解決方法,並廢除女性只可嫁給非伊斯蘭教徒的規定。賈拉利甚至形容,突尼斯的女性權利領先整個阿拉伯世界。

或許突尼斯要走出經濟困局,除了要改善政治陋習之外,更需要的正是國際社會對他們的信心。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