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使再用「Gaydar」估估下 AI幫你一張相看穿對方直定攣
「Gaydar」,Gay radar的縮寫,即人體偵測同性戀者的「雷達」,意思是透過目測推斷一個人的性取向。由於「純粹靠估」沒有科學根據,準確度因人而異。
美國史丹福大學近日研發出一套AI人工智能演算法,透過相片分析便能分辨誰是同性戀者,準確度聲稱可高達九成以上,表現遠勝「人肉Gaydar」,然而同時觸發私隱和道德爭議。
AI完勝Gaydar
研究人員在美國一個約會網站下載7.5萬名男女逾30萬張照片,這些用戶全部在個人檔案中列明自己的性取向。刪走清晰度不足的照片後,剩下1.4萬名同性及異性戀男女逾3.5萬張相片。他們以電腦掃瞄各人的五官,利用深度神經網絡抽取相片中的臉部特徵,之後再把這些特徵輸入一套用以區分性取向的邏輯回歸分析系統。
電腦「學習」同性及異性戀者面部特徵差異後,辨識儀器即可透過一張照片,分辨出相中人直定攣,男士準確度達81%,女士也有73%。相對而言,人類的「Gaydar」直觀辨別方法只有男士61%和女士54%準確度。AI最厲害的是,只要將測試對象的照片數目增至5張,演算法的準繩度可進一步提升至分別91%和83%。
超準AI辨識器是如何練成的?
研究人員在這份將會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發表的報告中指出,由古希臘以至中國均對人類面部特徵與性格的關係有研究,惟面相學早已被貶為迷信和帶有種族歧視成分,漸漸令大部分人相信兩者之間沒有關連。然而今次研究證明,每個人面部特徵蘊含關於性取向的資訊,可以遠較由人類腦部所接收和演繹為多。
到底是什麼出賣我們,被AI取得性取向這秘密?
辨識器是透過臉上各種固定特徵(如鼻形)和非固定特徵(如鬍子),來分辨各人性取向,例如男同性戀者普遍有較窄的下顎、鼻子較長、額頭較寬;女同性戀者則有較寬闊的下顎及較小的額頭。
私隱與道德爭議
研究人員認為,若人類的面部特徵可反映出性取向,足以證明人類的性取向早在未出生前已經形成。另外,電腦辨別女性的成功率較低,或因她們的性取向較為流動。不過是次的演算法並沒有包括有色人種,跨性別及雙性戀人士。
這項研究雖然印證了AI人工智能的厲害,但並非不無爭議。由於社交網站、數據庫等收集了大量民眾的相片,意味將來或許任何人也有機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出櫃」。而在一些視同性戀為罪行的國家,當權者甚或會使用這些科技搜捕同性戀者。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