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吉亞暫停加入歐盟談判 引發大規模抗議 逾100人被捕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格魯吉亞總理科巴希澤(Irakli Kobakhidze)日前宣布,將在2028年前暫停開啟加入歐盟的談判,引發親歐反對派不滿。路透社11月30日報道,格魯吉亞多座城市當天發生大規模抗議活動,示威者指責格魯吉亞政府受到俄羅斯影響,要求恢復加入歐盟的路線。

格魯吉亞警方已逮捕了超過100名示威者。科巴希澤30日指責反對派試圖「策劃政變」,並將抗議活動比作2014年烏克蘭政變。他強調,格魯吉亞不會重蹈覆轍,不會允許發生類似的政變。

+2

對於格魯吉亞混亂的政局,美國和歐盟均表示「遺憾」。美國國務院30日在一份聲明中指責格魯吉亞政府對抗議者「過度使用武力」,宣布暫停與格魯吉亞的戰略夥伴關係。

報道稱,數千名示威者聚集在首都第比利斯(Tbilisi)街頭,在格魯吉亞議會外設置路障,還向員警發射煙花和投擲物品。格魯吉亞200多名外交官還簽署了一封譴責政府立場的公開信,國防部、司法部、教育部和央行的數百名僱員也簽署公開信,反對暫停入歐談判。

格魯吉亞親歐派總統祖拉比什維利(Salome Zourabichvili)公開支持抗議活動,指責總理科巴希澤領導的政府是「俄羅斯代理人」。她發文稱:「沒有人願意接受一個俄羅斯化的格魯吉亞,一個被剝奪憲法、在非法政府和議會統治下的格魯吉亞。這就是今天這麼多人來到這裏的原因。」

圖為2024年11月28日,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Tbilisi)群眾示威,反對政府暫停申請加入歐盟,總統祖拉比什維利(Salome Zourabichvili)到場視察。(Reuters)

祖拉比什維利的總統任期將在12月結束,但她拒絕承認選舉結果和新一屆議會的合法性。11月28日,祖拉比什維利指責執政的格魯吉亞夢想黨「發動政變」,稱其「發動了針對格魯吉亞未來的戰爭」。11月30日,她又宣布不會辭職,將在「合法選舉出新議會前」將繼續擔任總統。

路透社指出,這是執政的格魯吉亞夢想黨在上個月贏得議會選舉以來,格魯吉亞爆發的最大規模的抗議活動。親歐盟的反對派質疑選舉結果,聲稱選舉存在「舞弊行為」。

格魯吉亞警方已動用高壓水槍和催淚氣體驅散示威者。格魯吉亞內務部30日表示,已有至少107名示威者被捕。科巴希澤當天指責親歐盟反對派試圖「策劃政變」,格魯吉亞國家安全局也表示,一些反對黨「試圖用武力推翻政府」。

2024年10月26日,執政黨格魯吉亞之夢(Georgian Dreams)創始人伊萬尼什維利(中間,Bidzina Ivanishvili)在議會選舉民調結果公佈後講話。(Reuters)

科巴希澤將第比利斯的抗議活動比作2014年烏克蘭政變,強調格魯吉亞不會允許一次政變,「有些人希望格魯吉亞重蹈覆轍,但格魯吉亞不會有『廣場革命』。」

今年10月,格魯吉亞舉行了新一屆議會選舉,格魯吉亞夢想黨以53.93%的得票率獲勝,贏得議會150個席位中的89個。反對黨變革聯盟、團結-民族運動、「強大的格魯吉亞」和「加哈里亞支持格魯吉亞」分別獲得19席、16席、14席和12席。

但歐盟和格魯吉亞反對派拒絕承認選舉結果,堅稱大選「受到俄羅斯操縱」。歐盟一些議員要求格魯吉亞在「獨立選舉管理機構」的監督下重新舉行選舉,還呼籲對格魯吉亞實施制裁。11月28日,歐洲議會通過一項決議,指控格魯吉亞選舉「存在嚴重違規行為」。

圖為2024年11月28日,格魯吉亞執政黨成員、總理科巴希澤(Irakli Kobakhidze)宣布,將格魯吉亞爭取加入歐盟的談判暫停4年。(Reuters)

對於歐盟政客的舉動,科巴希澤11月28日表示,格魯吉亞將繼續爭取加入歐盟,但在2028年底之前,格魯吉亞不會考慮與歐盟開啟入歐談判,也不會接受歐盟的任何財政援助。他譴責歐盟政客「連續侮辱」格魯吉亞,將入歐談判變成了「敲詐勒索」的工具。

「我們將繼續走向歐盟道路,但我們不會允許任何人對我們進行敲詐和操縱,這是對我們國家和社會的極大不尊重。」科巴希澤說,「我們必須向某些完全不具備歐洲價值觀的歐盟政客和官僚表明,他們必須與格魯吉亞進行有尊嚴的對話,而不是進行敲詐和侮辱。」

2024年11月2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哈薩克出席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峰會後,於記者會中發表講話。(Reuters)

俄羅斯堅決否認干預格魯吉亞選舉。俄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28日表示,俄羅斯與西方不同,不會干涉格內政,「在官方層面,我們不干涉格魯吉亞國內政治進程。至於西方的干涉,我不能說我們的西方『同事』也是一樣。」他還暗示,西方資助了格魯吉亞國內的抗議活動。

格魯吉亞在去年12月獲得了歐盟候選國地位,但今年7月,歐盟暫停了格魯吉亞的入歐進程,理由是格魯吉亞通過了《外國影響透明度法案》。這項法律要求從國外獲得超過20%資金的媒體和非政府組織公布資金來源,並登記為「受外國影響的機構」。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