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舉行核電站建設公投 國內能源供給難滿足需求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亞國家哈薩克周日(10月6日)就是否建設第一座核電站進行全民公投。

哈薩克正在尋求分階段淘汰污染環境的燃煤發電站,總統托卡耶夫(Kassym-Jomart Tokayev)領導的政府於是建議建設核電站,但計劃面對輿論批評,人們擔心核電站安全、蘇聯核試驗遺留問題以及俄羅斯可能會參與發展項目。

一個高人氣的博主寫道:「我得出的結論是,(托卡耶夫辦公室)已經做出了建造核電站並與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一起建造核電站的決定,並且正在邀請哈薩克人民前往投票站作為『公證人』,用他們的選票來認證這一決定。

內閣已經選定在巴爾卡什湖畔(Lake Balkash)的烏爾肯村建造核電站。一些當地人希望該項目能帶來就業機會,另一些人則對湖水質量是否會受影響感到擔憂。

2024 年10月6日,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在該國阿斯塔納(Astana)的一個投票站就核電廠建設公投進行投票。(Reuters)

能源主要依靠燃煤 電力大部分來自俄羅斯

哈薩克的天然氣儲量相當大,但這個人口2000萬的國家主要依靠燃煤電站來滿足電力需求,並輔以一些水力發電站和不斷發展的可再生能源行業。

可是,由於許多發電設施陳舊以致難以滿足國內需求,哈薩克已經進口電力,其中大部分來自俄羅斯。

政府說,哈薩克需要可靠的能源供應來補充可再生能源,而且由於哈薩克是世界上最大的鈾生產國之一,核電是合理的選擇。

2024 年10月6日,哈薩克阿拉木圖(Almaty)地區烏爾肯村,人們在關於核電廠建設的公投中在投票站外拍照。(Reuters)

然而,哈薩克沒有將鈾濃縮到可以用作燃料的程度。內閣估計建造一座核電站將耗資100億至120億美元。

批評者說,天然氣發電站也可以實現同樣的目標,儘管它們仍然使用化石燃料,但污染比燃煤發電站要少得多,風險也較小。

1986年切爾諾貝爾核災難發生時,哈薩克還是蘇聯的一部分,數萬名哈薩克人參加了隨後的清理行動,這給許多人帶來了終生健康問題。

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核電廠附近的普里皮亞季在1986年的核電廠事故中受嚴重輻射污染。圖為2017年8月18日,普里皮亞季的嚴重輻射污染警告牌。(Getty)

哈薩克還是蘇聯數百次核武器試驗的地點,這些試驗導致大片土地無法居住,附近居民患病。

公投需要超過50%的登記選民投票才會被視為有效。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