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全國人大二次會議3月5日至11日召開 會後不舉行總理記者會
今日(4日)中午12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由大會發言人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香港01全程直播。
大會發言人婁勤儉介紹,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於3月5日上午開幕,11日下午閉幕,會期7天,共安排3次全體會議。會議期間將同時舉行3次記者會,國務院官員將從經濟、外交、民生回答記者問題。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3月4日上午舉行預備會議,通過了大會議程。議程如下:
一、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二、審查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草案的報告、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草案
三、審查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
四、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修訂草案)》的議案
五、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六、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七、審議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央視:今年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週年,請問70年來有哪些重要經驗值得總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如何能夠更好地去發揮他的制度功效。
婁勤儉表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踐創新,推動人大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關於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寶貴經驗,習近平在2021年提出了6個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一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二是必須堅持用制度體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三是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四是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五是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六是必須堅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人民日報:過去一年的立法工作有哪些新成果、新進展?
婁勤儉表示,2023年立法工作成果豐富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繪藍圖。編制完成立法規劃,統籌安排本屆五年立法任務,規劃包括了130件項目,其中一類項目79件,二類項目51件。
二是抓立法。一年裏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8件,決定提請大會審議法律案1件,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11件,正在審議中的法律案有18件。這些重要立法有不少亮點,比如為監測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修改《立法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守則》,作出關於完善和加強備案審查制度的決定。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修改《公司法》;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修改《慈善法》;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制定《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修改《海洋環境保護法》,作出關於設立全國生態日的決定,啟動生態環境法典編纂工作;為加強對外交往,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制定《對外關係法》《外國國家豁免法》,修改《民事訴訟法》等。
三是推檢查。全國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法律的實施,在2023年開展了五項執法檢查,涉及到《種子法》《安全生產法》等多部法律。總的看,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工作在2023年實現良好開局,下一步將切實履行好國家立法機關的職責使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科學、完備、統一、權威。
光明日報:全國人大的立法工作將如何更好地保障經濟發展?
婁勤儉表示,以高質量立法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
TVB:2023年全國人大通過香港國安法後,特區政府已於今年2月完成香港基本法第23條的公眾諮詢,請問就對於香港的穩定發展會產生什麼影響,中央對促進香港的穩定發展如何考慮?
婁勤儉表示,盡早完成香港基本法規定的維護國家安全立法,是香港特區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行政責任,一是特區落實香港基本法。全國人大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的,以及香港官方規定的法定議題。
這項立法與香港國安法有效銜接,與香港其他法律融會貫通,共同構成系統完善的維護國家安全法律體系,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有利於保障香港全體居民的根本福祉,有利於保護世界各地來香港投資的,並確保香港長治久安,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我們將繼續密切關注,全力支持香港特區做好有關立法工作。
婁勤儉又稱,香港有著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經濟有韌性、有活力、有潛力,特別是國家一系列重大發展戰略,為香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間和機遇。未來中央將繼續支持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發揮好在國際國內雙循環中的樞紐作用,使香港在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中更加繁榮昌盛。
中新社:國務院總理會回應中外記者提問?
婁勤儉表示,今年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後,不舉行總理記者會。如無特殊情況,本屆全國人大後幾年也將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
中國日報:如何看待世界各國在科技領域的競爭,以及中國推進高水平自立自強的科技政策?
婁勤儉表示,近年來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帶來了新一輪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在科技領域出現競爭是正常的,中國主張開放合作,科技競爭應符合市場經濟規則,搞脫鉤斷鏈小院高牆只會阻礙發展。
婁勤儉以衛星導航系統為例,中國在本世紀初想和國際國家合作建成一個衛星導航系統,但進展緩慢,中國不得不自己建成一個功能強大的衛星導航系統,經過30餘年的不懈努力攻關,建成了北斗GPS導航系統。只要堅持自立自強就沒有攻克不了的難關,關鍵是加強科技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提出高水平自立自強不是關起門來搞研發,而是共同推動科技成果研究轉化,增進人類福祉。
意大利傳媒:國防預算是每年兩會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去年中國的軍費同比增長7.2%,達到了1.56萬億元,這是四年來的最大增幅。當前,南海、東海局勢緊張,請問發言人,能否介紹今年國防預算的情況?
婁勤儉表示,每年召開大會時,都有媒體關注「國防預算」問題。按照國防法、預算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國防支出預算是國家整體預算的一部分,每年的國防支出預算都納入政府預算草案,由全國人大審查和批准,依法管理和使用。根據大會議程,本次大會也將審查政府預算草案報告,之後對外公佈。
近年來,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適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需要,更好履行大國國際責任義務,中國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總體保持國防支出合理穩定增長,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
他強調,與美國等軍事大國相比,中國的國防支出無論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還是國民人均國防費、軍人人均國防費等,一直都是比較低。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願與各國共享發展機遇,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1萬億元增發國債項目全部下達完畢
婁勤儉表示,去年10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查批准了國務院提出的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目前,2023年1萬億元增發國債項目全部下達完畢,支持項目15000多個,切實保障和改善受災地區人民群眾的民生。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持續監督增發國債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督促國務院有關部門加強項目和資金管理,確保每一筆資金都用好,用出實效。
反間諜法明確了非法行為和合法行為的界限
路透社:中國自去年修訂反間諜法後,又修訂通過了保守國家秘密法。新修訂法案中寬泛、模糊的表述引發一些外國投資者的擔憂,自己是否會因正常的商業行為而受到懲罰。今年是否還會進一步修訂相關的法律,從而給市場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婁勤儉表示,去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新修訂的反間諜法。有外媒報道,這次修法擴大了間諜行為的範疇,會導致外國人和外國公司來中國面臨更大的風險,但他強調,這是對反間諜法的錯誤解讀。
他表示,新修訂的反間諜法並沒有擴大間諜行為的範圍,而是在參考國際通行做法、合理借鑒各國法律制度的基礎上,完善了間諜行為的定義,明確了非法行為和合法行為的界限,增強了外國企業和外國人在華投資、工作、生活的確定性和安全感,不針對商業往來、科研合作、學術交流等正常活動。中方反對通過曲解反間諜法抹黑破壞中國營商環境的行徑。
近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後制定和修改了多部涉外法律,並在本屆立法規劃中安排了多個涉外法律項目,為保護在華外國人和境外企業、組織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依據,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
婁勤儉表示,中國始終堅持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發展對外關系、促進友好交往,歡迎並吸引外國人和境外企業、組織來華商貿投資、交流合作。對這一點,中國的態度從未改變,也不會改變。中國的大門對世界始終是打開的,不會關上。開著門,世界能夠進入中國,中國也才能走向世界。中國將堅持在法治基礎上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擴大開放中推進涉外法治建設,不斷夯實高水平開放的法治根基。
美聯社:去年中美元首會晤後,兩國關係出現改善跡象。今年美國進入大選年,這對中美關係意味著什麼?大選結果會對中美關係產生什麼影響?
婁勤儉表示,美國大選是美國內政,中方不設立場;不論誰當選,都希望美國能夠同中國相向而行,推動中美關係朝著穩定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過去幾年來,雖然遭遇了多重困難,但中美立法機構仍通過各種方式保持著接觸,去年美國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參議員率兩黨議員代表團訪華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今年是兩國建交45周年,雙方立法機構還是要多來往、多對話、多交流,增進彼此了解,為中美關系平穩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
中方希望美方遵信守諾,落實兩國元首共識。有美國議員干涉中國內政,中方表明反對立場。
中方願同有關國家通過對話協商妥處有關問題,共同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婁勤儉表示,中國周邊外交的基本方針,就是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中國始終將周邊置於中國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10多年來,習近平主席出訪足跡遍布周邊各國,有力引領拓展睦鄰友好格局。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同地區國家一道,堅定不移走長期睦鄰友好、共同發展繁榮的正確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取得累累碩果:一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命運共同體建設,在中南半島、中亞地區實現全覆蓋,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紮實推進。二是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地區國家紛紛加入共建「一帶一路」,一大批項目形成示範效應,為所在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三是經貿合作蓬勃發展。中國與地區國家達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潛力最大的自貿區,中國與東盟已多年互為最大貿易夥伴,在全球化逆風中樹立了合作典範。
有關南海問題,中方將繼續堅定維護自身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同時願同有關國家通過對話協商妥處有關問題,共同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與安寧。中國反對搞陣營對抗和小圈子,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合作是開放的、包容的,不是排他的。中方將繼續積極踐行親誠惠容理念,深化同周邊國家友好合作和利益融合,讓中國式現代化惠及更多周邊國家;弘揚和平、合作、包容、融合的亞洲價值觀,為地區團結、開放和進步提供新的助力,與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應對挑戰,實現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