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4年再修《保密法》 分析:或應對火箭軍腐敗洩密案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中國最高立法機關通過新修訂的《保守國家秘密法》,進一步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和監管措施,也注重科技創新,對保密科技自立自強提出更高要求。

受訪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官方時隔14年再度修訂保密法,可能旨在應對去年中解放軍戰略軍種火箭軍高層將領傳出的腐敗和洩密案,避免更多國家機密、先進武器布局、前沿技術外泄。

為期兩天的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 2月27日在北京閉幕,表決通過新修訂的《保守國家秘密法》。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日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新法將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保守國家秘密法(修訂草案)二審稿。(央視新聞)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在閉幕會上說,新修訂的保密法,進一步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和監管措施,為做好新形勢下的保密工作、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現行的中國保密法於1988年制定、2010年修訂,是中國保密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本輪修法始於去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當月初次審議修訂草案,以應對保密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完善相關保密制度,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

內地媒體指出,本次修法的重要背景之一,是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針對信息化、數字化飛速發展帶來的保密難度加大問題,新法進一步完善了網絡信息保密管理制度,也加大對保密科技創新和科技防護的重視。

2023年12月,國家安全部微信公號曾發文,個別「軍迷」為個人獵奇炫耀、博取流量關注,非法獲取國家軍事信息,並擴散至互聯網,被網絡上別有用心之人利用,對國家軍事安全造成嚴重危害。(示意圖,/Unsplash)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唐任伍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分析,內地官方此次修法,部分原因是為了應對數字化時代到來,以及當前科技快速發展帶給保密工作的新挑戰。

他指出,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為中國科技發展帶來機遇,但也引來境外勢力千方百計打探中國的科技創新、先進武器等秘密。新法也因此加強對涉及科技發展、掌握國家科技政策官員的管制,通過填補法律漏洞,進一步降低洩密及國家安全風險,避免中國在一些科技領域失去競爭優勢。

國家保密局解讀保密新法加強中共領導解密制度信息公開與國家秘密保護。(Getty)

一名不願具名的北京學者受訪時則研判,內地官方去年下半年開始推動修訂保密法,可能是為了應對火箭軍高層將領的腐敗和洩密案。作為中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火箭軍的武器布局、科技含量等信息都屬於高度機密,一旦外泄,可能讓中國威懾力量出現更大破口。

另據官方26日披露的修訂草案二審稿信息,保密法還將加強對離崗離職涉密人員的管制,要求他們遵守國家保密規定。

唐任伍分析,保密法過去更多從法律層面應對在崗官員的洩密行為,本次修訂也加強對離崗離職官員的管制,避免他們利用在職期間掌握的機密與他人做交易換取利益。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