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到墓前擺放非洲雜交水稻 馬達加斯加原秘書長向袁隆平致敬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021年5月22日因病逝世,享年91歲。袁隆平生前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
近日,馬達加斯加共和國農業部原秘書長拉庫托松,就到了湖南長沙唐人萬壽園袁隆平的墓前致敬。

6月28日凌晨,拉庫托松抵達長沙,同日早上便出發到萬壽園。除了手捧鮮花,他更帶了一份禮物前來——一碗來自非洲的雜交水稻米。

儘管袁隆平一生並未去過馬達加斯加,但他的雜交水稻遠播非洲。據介紹,水稻是馬達加斯加最主要、最重要的農作物,佔其國家種植面積一半以上,但一直以來都缺少優質的種子和技術,因此當地有近200萬人面臨飢荒的威脅。

2006年,袁隆平援非雜交水稻團隊到達馬達加斯加。在臨行前,袁隆平特意叮囑團隊要加快雜交水稻在當地的推廣進度。如今,雜交水稻在馬達加斯加實現了每公頃產量7.5噸,是原本的水稻產量的3倍。

2017年,馬達加斯加最高貨幣2萬元的紙幣上,更印上了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以表他對中國援助的感激。

近年來,中國與非洲等國家在農業事業上一直有着緊密聯繫,中國成為了非洲農產品第二大出口目的國,愈來愈多的中國產品開始嘗試使用非洲原料,例如用馬達加斯加的香草搭配中國獨特的技術製成了三款香油;用盧旺達的辣椒與湖南的豆豉做成辣椒醬;用肯尼亞的鮮花製成兔年吉祥物等等。

除了農業方面,中非在重大基礎設施援建項目也有合作。近年,中國在非洲參與修建了超過萬里鐵路公路,近20個港口、80多個大型電力設施。

同時,中非雙方在醫藥方面的合作也日益增多。中方醫護人員到非洲等國救治當地民眾,傳授醫療技術;來自中國的中成藥也在非洲完成註冊,可在醫院用作治療及在藥店銷售,未來更有望將中醫藥材的種植生產以及加工技術引入非洲各國,帶動非洲傳統醫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