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從1千萬輛到2千萬僅用17個月 官媒:跑出「中國速度」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7月3日,中國新能源汽車第2000萬輛下線活動在廣州舉行。一輛造型華美的新能源汽車從廣汽埃安整車下線區緩緩開出,標誌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量達到2000萬輛。周六(8日),央視新聞發表評論文章,回顧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並表示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意味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在產業化、市場化的基礎上,邁入規模化、全球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從1000萬輛到2000萬輛,中國僅用了17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跑出『中國速度』」。

文章指,中國新能源汽車達成第一個1000萬輛,用了15年;完成第二個1000萬輛,僅用了17個月。「產量越來越多,用時越來越短」,這背後是政策和市場雙重支撐,也是技術和體系共同「加持」。

4月12日,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到廣東考察時,到訪了廣汽集團旗下的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廣汽集團董事長隨後表示,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方面的突破,是總書記非常關心的事。未來廣汽將推動自主創新「強鏈」,自主掌握電池、電機、電控「三電」和智能網聯核心技術;推動晶片國產化「穩鏈」,全力落實「攀登計劃」等。

而早在2014年,習近平到上海考察期間,就到上汽動力總成實驗室了解新能源汽車開發情況,並指出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能不能佔領制高點,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汽車行業競爭的焦點;要加大研發力度,認真研究市場,用好用活政策,開發適應各種需求的產品,使之成為一個強勁的增長點。2020年7月,習近平到吉林考察時,在一汽集團表示,國際上汽車製造業競爭很激烈,信息化、智能化等趨勢不斷發展,對中國而言有危有機,危中有機,強調一定要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對於中國新能源汽車異軍突起,文章認為可總結為:搶抓「換道超車」的純電驅動發展機遇;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政府從頂層設計、技術創新、標準體系、財稅政策等方面引導。

以政策支持為例,近年各部門先後推出70餘項支持政策措施,措施之密、範圍之廣、力度之大都讓人讚嘆不已。加上財政部、稅務總局、工信部三部門不久前發佈公告稱,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延長4年,對穩定市場預期、優化消費環境,以及更大釋放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都有積極意義。另外,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早前發文,稱出台措施推動新能源汽車下鄉,將進一步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促進鄉村振興。

不過文章也提到,新能源汽車難免出現「成長的煩惱」,當中,不少車主害怕開車上高速公路,擔心充電樁佈局過少,高峰時一樁難求,導致出得了城、回不了家,下得了鄉、充不了電。增程式電動車的熱銷,是因其電池組可由地面充電樁或車載充電器充電,發動機可採用燃油型或燃氣型,而這也反映出新能源汽車如何提升續航能力這一現實命題。工信部相關負責人早前亦坦言,雖然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產業仍存在關鍵核心技術供給不足、全面市場化發展不均衡不充分、支撐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需要有關各方共同應對解決。

文章指唯有適度超前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優化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環境,才能更好助力新能源汽車駛向更遼闊的未來。(央視新聞)

文章進一步表示,中國已建成世界上數量最多、服務範圍最大、品種類型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但是,這不是終點」。唯有適度超前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優化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環境,才能更好助力新能源汽車駛向更遼闊的未來。以新能源汽車下鄉為例,解決農村地區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居住社區充電設施安裝共享難、時段性供需矛盾突出等問題,實現充電站「縣縣全覆蓋」、充電樁「鄉鄉全覆蓋」,並推廣「臨近車位共享」、「社區分時共享」、「多車一樁」等共享模式,便是當務之急。

文章又認為一些新能源車企不再「卷價格」,而是強調品價比,追求更硬核的技術,就值得稱道。緊盯技術進步,革新商業模式,新能源車企不僅能夠提高盈利能力,還能讓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國際市場中更有競爭力,更有話語權。

文章最後指出,汽車是最能體現國家製造實力的重要標誌之一,中國新能源汽車之所以一路領先,在「三電」領域實現突破是重要因素。為此,寧德時代、比亞迪、遠景能源等生產電池的廠家有責任實現更大突破,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突圍注入更澎湃動力。當前,新能源汽車百舸爭流,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如果把新能源汽車比作「上半場」,將智能網聯汽車比作「下半場」,那麼中國汽車行業的「上半場」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決定勝負還在「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