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稱崑山三分之一台商已撤離 國台辦:與事實嚴重不符

台媒稱崑山三分之一台商已撤離 國台辦:與事實嚴重不符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近日,有台媒報道稱,江蘇崑山當地台商有三分之一已撤離,剩下工廠產能大多也已轉移出去。周三(17日),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回應指,報道與事實嚴重不符。

馬曉光表示,江蘇蘇州是台商在大陸投資最密集的地區之一,長期以來,廣大台企台商深耕蘇州、紮根蘇州,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蘇州獨具特色的發展力量。今年第一季,蘇州新設立台資企業98家,實際利用台資6.12億美元(約48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企業數增加6.5%,實際利用台資增加96%,新增總投資超過1000萬美元(約7834萬港元)的企業9家,合同台資6.4億美元(約50億港元),38個增資項目,增資金額2.46億美元(約19.2億港元)。

去年,友達光電、京隆科技、群啟科技等台資企業的增資項目陸續落地,進一步彰顯了台資企業持續看好蘇州、紮根蘇州的堅定信心和決心。截至今年3月,蘇州共批准台資企業已超過1.3萬家,實際到賬台資超360億美元(約2820億港元)。至於台媒所報的台灣六合集團撤離江蘇崑山的消息,子公司六豐機械工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直接予以否認。實際情況是,2021年,六豐機械已在崑山啟動新廠建設計劃,該項目還被列為2022年崑山市重大產業項目。

馬曉光最後表示,消息可以造假,數字最能說話。希望島內一些媒體不要違背職業操守,更不要做綠營的「傳聲筒」。

李顯龍訪蘇州晤何立峰 形容中新蘇州工業園區成為借鑑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表示,中新蘇州工業園區取得成功,它成為有益的借鑑、遠近聞名,吸引中國乃至世界各地訪客都來到蘇州參訪。

在中國訪問的李顯龍11月25日在江蘇省蘇州市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面時,對中新蘇州工業園區做出上述評價。

何立峰在開場中問候李顯龍,並對他首次以國務資政身份到中國訪問表示歡迎。

何立峰說,30年很快就過去了,蘇州工業園區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累計了「三個萬」。一個「萬」是30年累計交稅1萬多億元人民幣,第二個「萬」是累計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第三個「萬」是累計進出口超過1萬5400億美元。

李顯龍卸任新加坡總理,交由黃循財(右)接任,自己則成為國務資政。(Reuters)

他說,「三個萬」的數字後面,表明了整個蘇州工業園區在經濟指標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何立峰指出,更重要的是,通過蘇州工業園區的建設,豎起了一個中國對外開放的標杆。

他形容,蘇州工業園區是「整個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

他說,蘇州工業園區帶動了整個中國改革和開放的進程,相信將繼續帶動中國各地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它的意義遠遠超出中新蘇州工業園區本身,所以今天參與紀念蘇州工業園區30周年慶祝活動,「是非常有意義的」。

何立峰也積極評價,李顯龍為蘇州工業園區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大量努力,推動新加坡和蘇州、中國解決一個個難題,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李顯龍在開場白中,感謝何立峰熱情洋溢的歡迎,並表示非常高興再次來到蘇州。

他上一次訪問蘇州是在2010年,並說蘇州工業園區的價值一直是超越工業園區本身。它作為一個城鎮取得成功固然重要,但其目標還在於成為一個樣板,展示中國如何能發展經濟管理軟件、城市發展軟件、招商引資軟件,並使之適應中國的環境,為全中國的城鎮和特別開發區提供一個範例。

李顯龍表示,他可以自信地說,中新蘇州工業園區取得成功,它成為有益的借鑑,名聲遠近聞名,吸引中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訪客來到蘇州參訪。

在蘇州工業園區慶祝30周年之際,李顯龍說,新中雙方共同制定了一個10年計劃,推動在園區的合作及園區的進一步發展,並期待園區在當前形勢與中國經濟處於先進發展的階段,發揮有益作用。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