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總裁:今年中國GDP增速將達5.2% 貢獻全球增長三分之一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3年年會26日(周日)在北京開幕,內媒第一財經網報道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正在強勢復甦,IMF的1月預測認為,今年中國GDP的增速將達到5.2%,相較2022年大幅提高2個百分點。中國經濟的強勁反彈意味著其將在2023年貢獻全球經濟增長的約三分之一,這將為世界經濟帶來可喜的拉動作用。

格奧爾基耶娃又表示,中國仍面臨嚴峻的外部形勢。目前全球經濟、金融環境波動不斷。IMF預計,2023年將是全球經濟的又一個艱難之年——在新冠疫情造成的長期創傷效應、俄烏衝突、貨幣政策緊縮對經濟活動造成的拖累這些因素影響下,全球經濟增速預計將放緩至3%以下。2024年的前景預計會有所改善,但即便如此,全球經濟增速仍將遠低於3.8%的歷史平均水平。

IMF也為中國的政策制定提出了建議。格奧爾基耶娃強調了兩個機遇——第一個機遇是提高生產率,推動經濟再平衡,從投資驅動型增長轉向更多倚重消費拉動的增長。這種增長更加持久、更少依賴債務,且有助於應對氣候挑戰。為實現這一目標,社會保障體系需要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應不斷提高醫療和失業保險福利,為家庭應對沖擊提供緩衝。此外,應通過市場化改革為私人部門與國有企業營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同時加強教育投資,這將大幅提高經濟的生產力。

IMF的研究表明,如果中國能實施這些改革,其實際GDP到2027年將額外提高2.5%,到2037年將額外提高約18%。

格奧爾基耶娃表示,第二個機遇是綠色增長,「中國氣溫上升的速度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因此,中國經濟增長面臨著更大的風險。若全球升溫得不到緩解,中國GDP可能最早於2030年就承受損失,其幅度估計將達到0.5%至2.3%」。

格奧爾基耶娃表示,經濟再平衡政策將同時幫助實現中國的氣候目標。因為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大部分來自電力行業和工業活動,因此,轉向消費拉動型增長將降低能源需求並緩解能源安全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