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創水下建「巨型抽屜」?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鋼殼製造完工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12月10日,世界首創的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整體預製水下推出式最終接頭,及最後一節沉管鋼殼完成製造,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鋼殼製造工作全部完成,於同日出運至珠海桂山島沉管預製智慧工廠進行自密實混凝土澆築及舾裝等施工,計畫在2023年中進行浮運沉放。

深中通道自2016年動工,預計於2024年建成通車。(南方+)

建造「巨型抽屜」?世界首創水下推出式最終接頭

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深中通道)自2016年動工,預計於2024年建成通車,屆時由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往中山車程可由2小時壓縮至20分鐘左右。深中通道集隧、島、橋、水下互通於一體,有著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最大跨徑的全離岸水中懸索橋。

《南方網》報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段長約5公里,由32個管節和1個最終接頭組成,為世界最寬、最長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

最終接頭採用的整體預製水下推出式方案為世界首創,其套嵌於最後一節沉管(E23)管節擴大端內,像推出「巨型抽屜」一般,在水下與已沉放的E24管節對接、合龍。

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最終接頭施工現場(南方網)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工程師夏豐勇介紹,「我們牽頭設計、科研、施工及材料裝備等單位,歷經三年艱難攻關,才最終確定結構選型及詳細的構造設計方案。」

據了解,最終接頭的構造形式極其複雜、幾乎無經驗可借鑑,且結構和裝置的空間交叉、工序組織極為複雜,精度匹配要求高,製造極其困難。

此外,還要克服高溫、銲接應力和形變等影響,將最終接頭內外輪廓尺寸、滑軌等精度控制在毫米級。否則,很難將推出段這個「抽屜內盒」從擴大端「外盒」中推出。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23管節及最終接頭鋼殼,正出運至珠海桂山島,圖片(攝影:陳育銘)

由於內部零構件安裝複雜,施工空間狹窄,銲接也極其困難,部分結構段高度甚至不足50厘米,且存在較多的三面內角,智慧型手機器人無法進行作業,只能由施工人員爬入狹小空間內進行仰焊。

據了解,深中通道具有「超寬、深埋、變寬」等技術特點的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在世界上尚無先例,極具開創性和挑戰性。廣船國際深中通道GK01標常務副經理鄧凱表示,E23管節及最終接頭鋼殼完成建造,標誌著深中通道沉管鋼殼製造完美收官。

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E23管節及最終接頭鋼殼完成製造,並完成相關演練工作(南方網)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工程師芮偉國則稱,這個最終接頭是集多專業、多領域、多系統的總成裝置,「該施工工法順利得到應用,將引領中國沉管隧道建設技術實現新跨越」。

《南方網》指出,深中通道進展順利,海底隧道已完成31個沉管管節安裝;東、西人工島正有序推進建設;伶仃洋大橋正進行鋼箱梁吊裝的準備,中山大橋正開展路面及附屬設施施工。項目計畫2024年建成通車。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及伶仃洋大橋建設現場(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