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蜱蟲病4死疑人傳人 專家:鑽入皮膚吸血 致死率高達32.6%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蜱蟲在內地分布廣泛,隨着天氣漸熱,蜱蟲進入活動高峰期,相關蜱傳疾病也多有發生。
河南一名七旬老人本月初因蜱蟲病死亡,而他生前曾有過接觸的三名村民,在不到一個月內,也相繼因蜱蟲病去世。專家表示,被蜱蟲叮咬並患上蜱蟲病後,患者可以「人傳人」 ,多通過血液傳播。

蜱蟲體型和跳蚤相若,叮咬鑽進宿主體內後會持續吸食血液,身體隨之膨脹,其攜帶的多種病原體感染人體,可引起局部損傷或部分蜱傳疾病,重可致命。

澎湃新聞報道,河南信陽市潢川縣雙柳鎮天橋村村民黃城(化名)日前高燒不退,開始以為只是重感冒,去縣城醫院治療沒有好轉,隨後送往信陽市中心醫院確診為血小板減少綜合症(俗稱蜱蟲病),病情危急,搶救無力回天,回村後於5月5日去世。

根據當地風俗,入葬前要給逝者淨身穿壽衣。6日,應黃城家人的請求,黃驊(化名)等同村居民前往黃城家幫忙。

11日葬禮結束後,66歲的黃驊出現身體不適,走路無力且發低燒,很快轉而發高燒,鎮醫院醫生稱疑似蜱蟲病。15日,妻子將他送入市醫院就診,經多項檢查後確診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情嚴重。主治醫生得知同村老人此前因蜱蟲病去世後,詢問是否還有其他人出現類似症狀。其妻致電詢問後發現,幫忙淨身更換壽衣的另外兩位老人也都出現高燒。

醫治多日未見好轉,黃燁轉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但狀態日漸不佳,意識模糊,依舊高燒不退,於5月26日下午去世。而黃城的舅舅8旬老人楊老漢(化名),此前幫忙給逝者淨身穿衣,因相似的病症已於5月20日去世。

黃燁兒子黃先生懷疑,他們是給逝者淨身穿衣過程中被感染,「當時遺體上有插管沒拔下來,可能是之前搶救輸血時用的。清洗的時候不小心弄破了,裏面的血弄到他們身上,可能就感染了。」楊向俊則說,他了解到,黃城去世後仍戴有呼吸面罩,插着導尿管等,「內有積液」,費了很多力氣才拔下來。

蜱蟲以吸血維生,多藏於狗狗耳背、頸背位置。(Getty Images)

對於死者插管內殘留血液的傳染猜測,病毒學專家常榮山認為,相較而言,死者遺體上的殘留分泌物、排洩物或者被污染物品通過接觸傳播後引起感染的可能性更大。他表示,從總體來看,類似傳播事件的發生較為少見。

2021年,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汪華教授和該中心急性傳染病防治所副所長鮑昌俊副主任醫師等人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刊物發表論文,通過對兩宗家族聚集性蜱蟲病的研究,證明蜱蟲病可人傳人,急性期病人及屍體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傳染性,直接接觸可致感染。鮑昌俊曾受訪指,人和人傳播中,主要通過血液感染,呼吸道傳染可能性低。

官媒《新華社》曾報道,蜱蟲病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山東、安徽、遼寧等省份,河南信陽地區是高發區。發病時間呈明顯季節性趨勢,多集中在每年的4月至10月。

👇👇👇 預防被蜱蟲自保貼士 👇👇👇(相關閱讀:大腿發癢揭被蜱蟲寄生 吸血後可脹大百倍 醫生:千萬不要拍死牠

+13

曾有專家介紹,信陽山區的蜱學名叫全溝硬蜱,以吸血為生。這種蜱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愛躲在茶葉背面,而信陽市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毛尖的產地,全市范圍大規模種植茶葉。大多數茶農的腿上,都有被蜱咬後留下的傷疤。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當地分離並確認,這是由一種「新布尼亞病毒」(new bunyavirus)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首次發現後被命名為「發熱伴血小板綜合症」。被叮咬後,人最短在2至3日後發病,通常潛伏期約1至2週,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及多器官功能損害。該病輕症患者多可自癒,重症患者常表現為多髒器功能障礙甚至多髒器功能衰竭。

👇👇👇 正確處理蜱蟲步驟👇👇👇(相關閱讀:大腿發癢揭被蜱蟲寄生 吸血後可脹大百倍 醫生:千萬不要拍死牠

+4

南京鼓樓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吳衛華表示,這種病的病死率達12.7%至32.6%,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也無特效藥。一些老年患者、治療不及的患者往往到院後往往病情偏重,預後較差。

蜱蟲(Tick),又叫壁蝨,常被誤以為屬於「昆蟲綱」,實際上屬於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蜱蟎亞綱寄蟎目、蜱總科,與蜘蛛是同一個綱。分為軟蜱和硬蜱兩大類型,生活史復雜,常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或寄宿於寵物、牲畜等動物皮毛間,尤其喜歡叮咬人類皮膚較薄又容易被忽視的部位,如頭皮、耳後、腋下、腹股溝、腳踝下方、腳趾間等部位。

中國共有2科9屬130種蜱。據《中國重要醫學昆蟲分類與鑑別》介紹,在蟲媒傳染病中,蜱傳播的病原體種類最多。目前已知的蜱蟲可以攜帶217種病原生物,包括83種病毒、20種立克次體、14種細菌等。

遼寧2歲男童行山時被蜱蟲叮咬,5日後腫成1個肉球。(微博影片截圖)

蜱叮咬後可引起局部紅腫、皮炎等典型的症狀,一般均較輕微。長時間叮咬(通常認為大於24小時的叮咬)可能會傳播多種嚴重疾病,除了前述常見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外,還可引發萊姆病、蜱傳腦炎(我國稱森林腦炎)等多種疾病。某些硬蜱唾液分泌神經毒素注入人體內,可引起「蜱癱瘓症」,甚至呼吸抑制,如治療不及時2周內可癱瘓或致死,死亡率高達30%以上。 「蜱癱瘓症」也多見於兒童。

2018年6月,江蘇盱眙一家三人被蜱蟲咬傷,兩人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一人搶救半個多月後才出院;2021年5月,沈陽撫順一2歲男童被藏於頭皮里的蜱蟲叮咬持續5日,被發現時,喝飽血的蜱蟲膨脹幾十倍,醫生只能將蜱蟲所在的一小塊肉切除;2022年4月,一中年男子被蜱蟲叮咬後因多髒器功能衰竭被緊急送入浙江省人民醫院深切治療部搶救。

該如何科學防止蜱蟲叮咬? 合肥市疾控中心提醒,首先應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山地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做好個人防護,將雙袖口、雙褲腳和領口等處扎緊,建議穿淺色長袖衣服,不要穿涼鞋,佩戴帽子等以防被蜱蟲叮咬。

台灣有網民日前分享1張照片,稱友人媽媽大腿感到痕癢,過了數天竟浮現1隻如硬幣般大的蜱蟲,外型似1塊細小、圓圓的石頭,最終要緊急送院治理。(Facebook「爆廢公社公開版」)

此外,可以在裸露的皮膚上塗抹驅避劑,如避蚊胺,可維持數小時有效;用殺蟲劑浸泡或噴灑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離開蜱蟲棲息環境地區時,應檢查衣物、身上和寵物體表是否攜帶蜱蟲。有寵物的家庭要定期給家里寵物仔細洗澡、做檢查、驅蟲。

福州市疾控中心網站刊文稱,一旦發現有蜱已叮咬、鑽入皮膚的情況,不要用手直接接觸,甚至擠破,更不能在被咬時用水沖。可用酒精塗在蜱身上,使蜱頭部放鬆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傷皮膚,或將蜱的頭部留在皮膚內。取出後,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並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症狀,要及時就診,診斷是否患上蜱傳疾病,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如在野外,可用點燃的香煙(或香)慢慢地烤蜱蟲的身體,多數情況下,鑽入皮膚的蜱蟲就會鑽出皮膚,然後對傷口做消毒處理。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發熱等疑似症狀或體征,應當及早就醫,並告知醫生相關暴露史。

此外,湖南省疾控中心網站還刊文指出,在蜱蟲分布區,可使用針對爬蟲的廣譜衛生殺蟲劑,按說明書上推薦用藥量用常量噴霧器或超低容量噴霧器進行滯留噴灑,即可很好地控制蜱蟲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