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一周年|袁隆平銅像三亞揭幕 超級耐鹽鹼「巨型稻」天津插秧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一周年。今日(22日)上午,海南省三亞市在水稻國家公園袁隆平紀念園舉行袁隆平銅像落成揭幕儀式。
1968年冬季,袁隆平到三亞開展雜交水稻南繁育種。1971年,袁隆平利用在三亞南紅農場發現的特殊不育野生稻資源,成功突破對雜交水稻的研究。50多年來,袁隆平先後在三亞基地選育出數十個雜交水稻品種,其中有10多個品種被全國大面積推廣。
袁隆平逝世一周年前夕,其團隊培育的超級耐鹽鹼新型高桿高產「巨型稻」,上周五(20日)在天津市寧河區東白莊魚場開始插秧,是華北環渤海地區首次在鹽鹼地上試種非轉基因「巨型稻」品種。
「巨型稻」由袁隆平團隊水稻專家、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夏新界研究員,歷經十餘年所創制的超高產優質水稻新種質。「巨型稻」每畝用種量1斤可達到普通水稻4至6斤的成長效果。稻株成長後,高度可達1.8至2.2米,單位面積生物量可達40噸/公頃,為現有水稻的1.5倍以上。
種植戶介紹,「巨型稻」為單株插秧,每株秧苗間隔約40厘米,為其生長留出充足空間。同時,「巨型稻」可實現稻漁共養,其蓄水深度可達40至50厘米,可以養魚、蛙、蝦、蟹、鴨等水產經濟動物,建立起「稻漁共生」的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