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航MU5735空難|黑盒破損嚴重 調查存飛機無徵兆下降等三大挑戰

撰文:施予
出版:更新:

3月21日,東航MU5735航班在廣西梧州墜毀,機上132人全部罹難。周一(28日),「3·21」東航飛行事故中國國家應急處置指揮部舉行第九場新聞發布會透露搜救進展以及難題等。

據桂林理工大學教授呂玉增介紹,「3·21」東航飛行事故發生後,根據指揮部部署,廣西自治區交通運輸廳、自然資源廳組織有關單位抽調地質、遙感、地球物理、地質災害監測等四個專業50餘名精幹力量成立聯合技術組,從三個方面為救援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一是對事故發生地的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地質和水文條件進行深入調查分析,利用無人機對事故區域開展航空攝影,進行全自動數據處理,對比分析事故發生前後墜落區的遙感影像,快速圈定飛機墜落的影響區域,併為開展核心區的探測和邊坡安全監測提供基礎資料。

二是開展核心區的地下探測,重點分析了飛機撞擊對底盤和岩土層的結構破壞,掩埋的飛機殘骸探測等問題,結合地形地質條件形成探測方案,對核心區進行快速的深部掃描,了解核心區地下的異常分佈情況。3月23日,組織地球物理探測儀器設備進入飛機墜落核心區進行探測,使用探地雷達、電磁聲等測定飛機撞擊對淺部岩土層破壞以及飛機殘骸的分佈情況。於24日完成數據處理,基本掌握了飛機殘骸在地下的大致分佈和深度,為研究制定核心區域開挖方案,開展搜尋工作提供支持。

三是防範次生災害,飛機墜落區兩側存在高陡坡,山體斜坡受客機墜落衝撞和搜尋開挖等影響,部分表層岩土結構變鬆散,斜坡穩定性變差,在降雨等因素的影響下,可能出現崩塌、滑坡災害,已對事故斜坡安裝專業監測設備,實時監測斜坡的動態變化,及時預警避讓,保護救援人員的安全。

+3

目前,兩部黑盒已經送到了專業實驗室,正在開展相應的譯碼工作。對於相關工作進展,「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技術調查組主要專家、中國民用航空局航空安全辦公室副主任李勇在周一晚播出的央視《新聞1+1》欄目中介紹說,正常來說,黑盒的譯碼工作只需插上電源,接入專用的譯碼設備,即可下載數據進行解壓並讀取。如果黑盒完好,過程大概需要三四個小時。

但是,兩部黑盒的破損都比較嚴重。目前發現的黑盒,事實上是存儲晶片的存儲單元,由於其外表具有抗墜性,所以保留了下來,而黑盒的底座已經不見了。因此,黑盒拿回實驗室之後需要進行詳細的檢查,還需進行烘乾等清潔工作,甚至破拆。如果晶片有問題,後續可能還要再進行修復。目前來看,譯碼工作的所需時間還很難估計。

在黑盒找到後,官方仍在繼續推進搜尋工作,對此,李勇表示,飛機殘骸對事故的調查同樣重要。搜尋到更多的飛機殘骸並了解其分佈,有助於了解飛機落地時的姿態、撞擊的角度等。殘骸之中還可能隱藏一些重要的證據,如操縱面位置、發動機功率等訊息,將來可以和飛行數據記錄器的數據進行比對。此外,對相關影片的蒐集分析和對目擊證人的訪談,也有助於確定飛機撞地前的姿態和角度等訊息。

周日(27日),東航MU5735墜機現場舉行遇難者哀悼活動。(新華社)

針對事故調查所需要的時間,李勇介紹,航空器事故調查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飛機的試航維修、飛行運行、空中交通管制、天氣環境等多個方面開展深入全面的分析,才能慢慢地抽絲剝繭,必要時還要組織大量的實驗驗證工作來驗證設想。通常來說,國際上一起典型的運輸航空事故調查,往往需要長達兩年以上。

李勇表示,根據目前掌握的訊息,本次事故的調查工作還面臨三大挑戰:飛機從巡航高度突然下降,沒有任何徵兆,空中交通管制部門也沒有收到任何機組反饋的遇險訊息或者反映不正常的訊息;現場撞擊非常猛烈,殘骸非常瑣碎,分佈也比較廣,給後期通過殘骸來取證的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難;現場地理環境比較惡劣,撞擊地點處於山谷地區,加上長期雨水浸泡,導致土地非常泥濘,對調查員開展工作也帶來很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