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試飛幕後故事曝光:曾遭遇地面系統預警 險釀重大事故
撰文:施予
出版:更新:
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殲-20在2011年1月11日成功首飛,據內地傳媒近日報道,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國試飛》一書,披露來試飛幕後的驚險故事。
據該書介紹,2012年12月18日9時40分,殲-20驗證機即將開始高速滑行試驗,機上遙測發射機開啟,監控大廳內地面安全監控系統信號良好。10時左右,飛機左、右發動機開車,一切正常。3分鐘後,監控畫面卻顯示數據異常,綜合告警燈告警。但此時,機上卻顯示正常。地面指揮員果斷下令「終止試驗」。
事後分析,如果再晚兩三分鐘,就有可能發生重大事故。而促使指揮員果斷下達「終止試驗」命令的,就是試飛中心自主研發的地面安全監控系統。
2016年5月17日,另一架殲20飛機試飛過程中,多個監控軟件及時、準確預警了某故障,指揮員及試飛工程師通過監控系統立即通知了試飛員,並且同時還給出了相應的處置決策,保證了飛機安全返航。
其實,早在2010年,殲20飛機被列上試飛中心議事日程,型號管理、空勤和測試人員就開始了地面安全監控系統的研發和建設工作。研發團隊通過對各種訊息收集梳理,分類細化,以及對關鍵點集中歸納,將參數判據、故障清單、試飛員手冊等內容輸入自主開發的專用軟件,實現了系統中各對應關係準備,並可方便調用。
「全面監控飛機狀態,風險關口向前移」的要求首次在殲-20飛機研製試飛過程中徹底落地。
2016年,殲-20飛機轉場高原,在國際公認海拔最高的固定翼飛機場站開展試飛,試飛總師田福禮說:「為了殲-20飛機的設計定型,試飛人輾轉多地,屢破難題。」據悉,通過飛機氣動特性驗證試飛,解決了多個問題;同時開展了武器艙門擴展包線試飛,為後續的殲-20飛機氣動特性優化改進等工作奠定了基礎,逐步把四代機變成「舒適、好飛、適於戰鬥的好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