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時民調:中俄關係重要性首超中美 對新加坡最有好感加拿大包尾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2021年即將過去之際, 《環球時報》旗下的環球輿情中心日前以「中國人看世界」為主題進行年度民意調查,並在周三(29日)公布結果,顯示中俄關係首次取代中美關係,成為受訪者眼中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雙邊關係。同時受訪者對新加坡的好感度明顯增強,在「喜歡程度最高的三個國家」(除中國外)中居首位。值得一提的是,在所列國家中,加拿大受歡迎的佔比最少,僅0.4%。

本次主要採用會員邀約的在線問卷填答方式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執行時間為12月10日至12月15日,樣本覆蓋16座城市,調查對象為18歲至69歲的中國大陸普通民眾,共收回2148份有效問卷。

調查結果顯示,就「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雙邊關係」,逾半(55.6%)受訪者選擇中俄關係,居第一,其後為中歐關係和中美關係,分別為44.9%及41.8%。

中俄關係重要性首超中美。(環球網)

在2006年至2020年調查中,中美關係曾連續15年被視為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雙邊關係,而今年則被中俄、中歐關係的排名首次超過。同時,中俄關係也以近六成(59.1%)的中選率連續4年成為受訪者心目中對中國最重要的周邊關係。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中亞室副主任楊進認為,中俄兩國共同反對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在各自的一些重要問題上也互相支持,如俄方在涉港、涉疆等問題上的表態,都提升了中國民眾的好感度。同時,這也和目前中國對外關係的自主性越來越強有莫大關係。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周方銀則認為,中美關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國內民眾已「審美疲勞」,又指無論是特朗普還是拜登政府都始終保持打壓中國的戰略,公眾可能產生對美國政府「放棄治療」的心態。

值得注意的是,中日關係的受重視度排名近兩年持續下降,由2019年的第二位降至今年僅第五位。周方銀認為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眾認為日本的政策獨立性有所下降,美日兩國政府更替後,日本迅速配合美國對華採取一系列不友好政策,暴露出其內心的真實意圖,引發中國民眾不滿。

近八成受訪者對中國未來所處國際環境表示相對樂觀。(環球網)

調查又顯示,近八成(78.5%)受訪者對中國未來所處國際環境表示相對樂觀,但其中認為國際環境「總體上得到改善,但摩擦還會很多」的比例增至逾半,達52.1%。

另有逾六成(65.5%)受訪者對美國的「民主、自由、人權」表示不認同或認同度下降,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認為,美國「民主燈塔」的頹像在阿富汗撤軍、疫情控制等各類新聞事件中充分暴露,中國民眾已經充分認識到美式民主的虛偽,尤其很多受訪者態度轉變,說明美國的國際形象確實大打折扣,一落千丈。

至於拜登政府任期內的中美關係,約四成(40.6%)受訪者認為「明和暗爭」將是最有可能的走向。

受訪者對新加坡最有好感。(資料圖片 / 羅君豪攝)

另一方面,在「喜歡程度最高的三個國家」選擇中,除首選中國外,受歡迎比例較高的依次為新加坡、德國、法國、美國、俄羅斯、馬爾代夫、瑞士和新西蘭,受訪者比例均在10%以上。當中新加坡在以往排名皆未入三甲。至於近年因孟晚舟事件與中國關係陷入緊張的加拿大則佔比最少,僅0.4%。同時,在「最想去的三個海外國家」中,新加坡同樣排名靠前,至於曾在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位列第一的日本,今年則大幅下降至第六。

周方銀認為新加坡的排位確實有些令人意外,整體而言,其好感度的提升與民眾對西方國家好感度普遍下降存在對比,該國近年較少有負面新聞出現,且總理李顯龍多次強調不在中美間選邊站,對中美關係有著客觀、冷靜的認識。而在抗疫方面,新加坡的舉措也與中國有相似之處,這些都提升了中國民眾的好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