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8.1級特大地震為誤報 地震預警如何救人一命?為何會出錯?
四川、雲南等地的民眾,周二(5日)深夜透過手機及電視機等平台收到一則地震預警,稱四川瀘州發生黎克特制8.1級大地震,引起不少恐慌。四川省地震局事後回應稱是自動處理系統技術故障誤報,並就此致歉。
官媒《科技日報》發文解釋地震預警的技術原理及局限性,指出地震台站受到非地震信號之外的干擾信號時,容易引起系統誤觸發,導致對外發布錯誤預警信息。
報道首先解釋,「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是兩回事。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對未來地震發生的震級、時間和地點進行預測,並及時公布於眾,讓人們做好預防,以減少災害損失,地震預報屬於「震前」災害預防範疇,是世界性難題,就目前科技水平尚需要持續探索。
地震預警則屬於「震後」災害應急範疇,技術上相對成熟。地震預警利用距離震源較近的地震觀測儀器接收到的地震縱波(P波,傳播速度快、能量小、破壞力小)數據,實時並持續估計地震參數及其影響,並向地震橫波(S波,傳播速度慢、能量大、破壞力強)尚未到達的可能受災區域,提前數秒至幾十秒發出警報信息。收到信息後,社會公眾就地緊急避險,以保護生命安全。
報道指,受技術原理所限,地震預警確實有一定局限性。首先是存在預警盲區。地震發生後,至少需要3-5秒完成對距離震中最近的地震台站記錄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再發出預警信息,導致震中20至30公里範圍內無法預警,恰恰這樣的區域是地面運動最強烈的區域,因此地震預警對破壞最嚴重的極震區基本是無效的。
其次是預警結果可能會有偏差。地震預警核心原理在於利用震中附近少量地震台站初期記錄到的少量信號去估計地震參數,由於使用信號的不完整,對於測定地震大小影響較大,特別是地震震級越大,初期預警結果越偏小。另外震後餘震密集發生時信號疊加容易導致預警結果偏大。
再者是可能會發生誤報和漏報。距離較近的多個地震台站同時受到非地震信號之外的干擾信號時,容易引起系統誤觸發,導致對外發布錯誤預警信息。此外,數據通訊傳輸故障以及技術系統異常也可能導致震時無法及時產出地震預警信息導致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