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肺復蘇技術普及率不到1% 政協委員籲增加配置AED
AED(即「自動體外除顫器」,又稱「自動體外電擊器」等),是一種便攜式的醫療設備,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用於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醫療設備。在心跳驟停時,能夠在最佳搶救時間的「黃金4分鐘」內,利用AED對患者進行除顫和心肺復蘇,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辦法。
周四(4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阜外醫院麻醉中心主任醫師敖虎山表示,中國心肺復蘇技術普及率不到1%,要全民學習心肺復蘇技術,同時,政府要出台政策和立法促進AED的配置。
敖虎山說,心肺復蘇普及率是衡量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普及心肺復蘇和AED配置正逐漸成為社會共識。根據國家相關中心的統計,中國有3.3億的哮喘病病人,每分鐘有1到2人出現院外心臟驟停,搶救時間只有6分鐘,超過這個時間搶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敖虎山指,心肺復蘇是一項由麻醉醫生發明的重要急救技術,心臟驟停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時搶救復蘇,4到6分鐘後會造成腦和其他人體重要器官組織的不可逆的損害,甚至死亡。若及時採取正確的復蘇措施,患者有可能被挽回生命並得到康復,因此心臟驟停後的心肺復蘇必須在現場立即進行。在醫院內主要由醫護人員來實施心肺復蘇,但是80%的心臟驟停發生在醫院以外,第一目擊者如果能及時正確實施心肺復蘇,對於挽救一個生命十分重要。
敖虎山稱,近年來,中國不少城市也在積極推廣配備AED,2017年,廣東省深圳市推出「公眾電除顫計劃」,由政府財政出資購置5000台AED, 3年來已經配置了5000台,而且成功搶救了23例病人23個家庭,並規劃在未來五年到十年,將達到每10萬人300台的配置。
敖虎山建議,在現階段中國心肺復蘇普及率較低的情況下,要讓更多的人學習心肺復蘇,讓更多的人敢於去救人。他介紹指,2015年,他帶領心肺復蘇普及團隊在全國進行心肺復蘇普及,5年來累計培訓了近100餘萬人。疫情期間,開啟了線上模式。
敖虎山說,「中國心肺復蘇技術普及率不到1%,發達國家有60%,中國仍然有10億人需要心肺復蘇技術普及,這是與每個家庭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技術,它不單是一個急救技術,它確實代表了國家社會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的責任感」。
(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