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晶片業現盲目投資及爛尾項目 業界指中外差距非靠燒錢可彌補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面對美國制裁,中國近期大力扶持半導體行業,引發全國發展晶片產業的熱潮。然而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周六(28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發展規劃論壇上表示,目前晶片製造等行業出現盲目投資和爛尾項目,需要規劃和加強監督。
另有業內人士近日向官媒表示,中國此前大量進口美國晶片,本身技術基礎不足,當中差距遠非靠「燒錢」就可以彌補。

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表示,需要規劃和加強監督晶片製造等行業。圖為江蘇南通一家晶片製造企業正進行生產程序。(中新社)

王志軍表示,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領域,以及光伏等新興產業前些年存在重覆建設或產能過剩的問題,目前晶片製造等行業也出現了盲目投資和爛尾項目,前一階段集成電路製造方面的投資也被揭造成巨大損失,需規劃及加強監督,並要看到兼併重組是有效的形式,讓企業整合創新資源和低水平擴張,實現規模化發展和提升競爭力。針對中國部分新興企業規模比較小、同質化嚴重、缺少全球領先的有競爭力的大型企業等,他建議通過兼併重組的聚變效應,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根據企業註冊跟蹤機構彙編的數據顯示,今年註冊了與半導體相關業務的中國企業達5萬多家,是5年前註冊總數的4倍,惟當中許多公司屬房地產開發商、水泥製造商和餐飲企業等,與晶片行業沒有密切聯繫,透過將自己重塑為晶片公司,這些公司可受益於政府激勵計劃,包括免稅和政府資助等,行業因而出現魚龍混雜的狀況。

至於因資金鍊斷裂導致爛尾的晶片項目爛尾的情況也屢見不鮮。例如,2017年成立的武漢弘芯號稱投資額高達1280億元(人民幣.下同),擁有「國內首個能生產7nm芯片的ASML高端光刻機」,還招攬台積電前高管。然而成立不到3年,武漢弘芯就面臨資金鍊斷裂,ASML高端光刻機也以5.8億元抵押給了銀行。目前,湖北省重大項目中已將武漢弘芯移除。

號稱總投資逾千億元的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項目面臨資金鍊斷裂,其二期用地一直未完成土地調規和出讓。(集微網)

另據內媒統計,分布於江蘇、四川、湖北、貴州、陝西等省的6個百億元級半導體大項目近一年多以來先後停擺。如去年初,由貴州華芯集成電路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與美國高通公司合資成立、曾有晶片界「明星企業」之稱的貴州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被爆關門。有分析認為,華芯通依靠高通的技術研發服務器晶片,惟高通後來放棄服務器晶片業務,加上貴州的技術儲備不足,當地產業基礎、經濟實力、人才資源也有限,或多或少促成了華芯通的關閉。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近日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指出,中國的很多行業存在容易「一窩蜂」擁上去,卻缺乏具體構想,造成低水平重覆的問題。對於晶片行業投資「燥熱」,倪光南認為很多晶片項目出現問題都是在地方,這可能是出於拉動GDP或各種原因,缺少規劃協調,需在國家層面加強統籌兼顧。對此,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早前已表示,國家發改委將加強規劃佈局,加強對集成電路重大項目建設的服務和指導,有序引導和規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秩序等。

想了解更多中國晶片行業近期情況,請點擊圖集瀏覽:

+1

另外,亦有業內人士認為泡沫並非因為簡單的「一窩蜂」,一名曾參與晶片產業建設論證工作的科技企業負責人表示,中國本身技術基礎不足,差距遠不能靠「燒錢」彌補,還需要技術、人才、經驗,何況晶片投資所需要的資源,一般地方政府和企業遠遠承受不起。該負責人舉例指,曾有企業表示希望拿出約200億元投資建設一家晶片企業,但他告訴他們:「200億或許可以做低端芯片,但做高端芯片,丟進去連水花都看不到。」

該負責人進一步稱,部分地方政府為了布局高科技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晶片領域進行投資,然而許多地方官員對相關領域的門檻和風險了解不足,認知有限。

另一名國內投資界人士也表示,他考察過不少晶片項目,但最終都沒有投資,並稱部分企業所謂的技術只流於PPT等簡報程式上,甚至有企業根本不是真心實意做事,搞項目只是為了向地方政府要地,然後再靠地賺錢。

(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