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巨頭紫光集團陷債務危機 學者:官方資源過度集中有風險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中國晶片巨頭紫光集團近日陷入債務危機,周一(16日)面臨13億元(人民幣.下同)債務到期違約風險,有輿論憂慮在中美科技戰下,中國會出現「千億造芯」爛尾項目。對此有學者認為,事件將為政策制定者敲響警鐘,應避免過度集中官方資源補短板而意外造就其他風險。

面對13億元私募債務即將到期,紫光集團上周五(13日)尋求將私募債本金的90%展期半年兌付,惟知情人士透露方案未獲持有人會議通過,意味着若不連本帶利償還共13.7億元,紫光將陷債務違約。

紫光集團面臨債務到期違約風險。(網上圖片)

報道指,作為清華大學下屬企業,紫光集團是中國自主晶片領軍企業之一,主業為集成電路設計和研發,也屬國家重點支持行業。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曾在前年宣稱要在未來10年對晶片製造領域投資1000億美元(約合7752億港元)。然而該公司自身業務缺乏造血能力,需長期依賴外部股權、債權融資,自前年起財務槓桿水平更一直維持超過7成,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具較高債務風險。

紫光集團信用評級早前已遭評級公司中誠信國際下調,被列入降級觀察,另投資者憂慮紫光集團及其子公司的境內外未償還債券價值約70億美元,其中紫光集團有4.5億美元(約合34.8億港元)債券將在12月到期。據新興市場分析公司REDD披露,趙偉國本月曾向數家銀行表示正尋找「白衣騎士」緩解流動性困境,該公司今年6月也曾計劃引入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旗下國企進行規模可望達百億元的增資擴股。

陳波提醒,當局不應過度集中資源實現晶片自主。(中新社)

不過新加坡《聯合早報》引述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波指出,在更清楚認識到紫光集團的債務風險後,上述增資計劃相信已被重慶官方喊停。陳波表示如果不能在高科技行業競爭中做到上游、一流,產品便很易被淘汰,或市場需求很易就消失;面對被美國「掐脖子」,今次紫光集團的情況,將令政策制定者認識到晶片企業營收能力不足可能引致嚴重債務問題。

陳波續提醒,當局不應過度集中資源實現晶片自主,因這反而可能破壞市場機制,企業也會對國家資源產生依賴,成「拆了東牆補西牆」,強調中國發展關鍵核心技術須由市場主導。

(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