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均日增200間企業造晶片 業內人士:不少屬渾水摸魚騙經費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中美關係緊張,今年9月15日,美國對華為晶片管制升級令正式生效。面對制裁,中國當局大力扶持半導體行業,點燃了全國發展晶片產業的熱潮。
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中國近期平均每日新增逾200間集成電路相關企業,被形容為一場「造芯大躍進」運動。不過有業內人士分析,當中包含了一些渾水摸魚的公司,透過只是將經營範圍修改成集成電路相關,從而騙取經費。

華為正致力於解決晶片「無法自造」的難題。(Reuters)

報道指,國務院早在2014年6月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指出今後一段時期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攻堅期,並啟動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導致許多渴望「彎道超車」的地方政府紛紛押注晶片產業,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及名目繁多的補貼與獎勵,各路企業亦蜂擁而至。在去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總體規模達7000多億元人民幣。

據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27日,中國目前經營範圍包括「集成電路、晶片、半導體」的相關企業超過27萬間,其中近64%分布在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與製造業。從地域而言,廣東以11.7萬間相關企業居於首位,佔整體43%,大幅拋離其後的福建、江蘇。

而以工商登記為準下,今年增速尤為瘋狂,截至10月27日,全國新增超過5.8萬間集成電路相關企業,增速高達33%以上,創歷年新高,其中第三季度新增近1.9萬家。這相當於每天新增逾200間相關企業,當中廣東再以新增近1.7萬間相關企業位居第一,佔比28.02%。

在江蘇淮安,一批工人正在晶片生產作業中。(視覺中國)

不過,這些新增的半導體企業並非都是新成立,不少其實是已經營多年的企業,只是變更了業務範圍,俗稱「轉產」。去年至今,轉產「集成電路、晶片、半導體」的企業將近2萬家,遠至西藏也有,這些企業不少隸屬於科技行業,但也有部分來自各行各業,如建築或建設工程、人力資源服務、生物醫藥、服裝、水泥等。

對此,報道引述業內人士分析指,其實有些渾水摸魚的公司只是想盡辦法蹭熱度,因為只要將經營範圍修改成集成電路相關,就可享受到地方的減稅政策,或方便融資,「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絕大多數是騙經費」、「20多年只做一件事,才算是真自主」。

在近期不斷傳出有晶片相關研發項目「爛尾」的消息後,國家發改委發言人孟瑋在本月2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到,國內投資集成電路產業的熱情不斷高漲,確有一些沒經驗、沒技術、沒人才的「三無」企業投身集成電路行業,「個別地方對集成電路發展的規律認識不夠,盲目上項目,低水平重復建設風險顯現,甚至有個別項目建設停滯、廠房空置,造成資源浪費。」

(中國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