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中國科研似二戰前的美國 充滿功利主義且不重視基礎研究
因美國收緊對中國企業華為晶片供應的限制,華為目前承受巨大壓力。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表示,和平要實力相當才可獲取,不存在祥林嫂式和平。
10月27日,華為「心聲社區」刊發創始人任正非9月14日至18日訪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學校與部分科學家、學生代表座談時的發言,題為《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
任正非表示,「習主席在與科學家座談會上講了,基礎教育、基礎研究、基礎理論、基礎工業,也講了科學家的好奇心驅動。中國不僅要重視科學理論、工程技術的研究,也要重視一些不以應用為目的的純研究。不然我們怎麼能向上捅破天呢?我們這麼大的經濟總量,允許一部分人是「梵高」應該是可以的。」
他說,目前中國的基礎工業還是不強的,小小一滴膠,就制約一個國家的故事,中國人已經看到了,這是分子工程,是高科技中的高科技。
任正非認為,過河需要船和橋,有了很好的科學目標,過河的船伕就是人才,人才來自教育,因此,國家的發展根本在教育。
任正非又表示,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科技國家,特別是在吸引全球優秀人才上,有特別獨到的優勢。他指中國今天的科研狀況很像二戰前的美國,「二戰前50年時間,儘管美國產業已經領先全球,但在科研上充滿功利主義,不重視基礎研究、基礎教育,大量依賴歐洲的燈塔照耀,利用歐洲的成果,發展短、平、快的產業。」二戰即將結束時,美國提出要重視不以應用為目的的基礎研究,面向長遠,逐步擺脫了對歐洲基礎科學研究的依賴,從此美國基礎科學研究遠遠領跑全球,形成若干重大突破。
他又引用北大副校長張平文的話說,據說波音-777飛機的風洞吹風是使用全新的空氣動力學軟件模擬仿真的,使過去需要80次風洞試驗減少到現在的7次左右,那麼說明美國已把空氣動力學的漩渦都變成了經典力學方程。而中國不吹風還不敢造飛機。俄羅斯將核發動機小型化,形成了戰略威懾;美國把核彈小型化、戰術化、無污染化。和平需要實力相當才可獲取,祥林嫂式的和平是不存在的。美國的科技發展史就是一面鏡子,中國以此來反思科技發展戰略的系統性、科學性。學人之長,長自己之力。
當前,美國主張中美科技脱鈎,美國是因為開放才走到今天的強大,封閉會重返落後的。任正非對此指出,「華為今天遇到的困難,不是依託全球化平台,在戰略方向上壓上重兵產生突破,而有什麼錯誤。而是華為設計的先進晶片,中國國內的基礎工業還造不出來,我們不可能又做產品,又去製造晶片。」
任正非最後強調,「我們處在一個最好的時代,我們的年青人又如此活躍,我們的國家一定充滿希望。同學們快快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你們今天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樑。」
近期,任正非頻繁發表言論,備受外界關注。此前9月27日,華為心聲社區發布其7月底在復旦大學、上海交大、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座談時的發言紀要。任正非強調,無論怎樣,永遠不會忌恨美國,那只是一部分政治家的衝動,不代表美國企業、美國學校、美國社會。華為仍然要堅持自強、開放的道路不變。你要真正強大起來,就要向一切人學習,包括自己的敵人。
任正非還透露,華為過去的理論基地選在美國,十幾年前加大了對英國和歐洲的投入,後來又增加了日本、俄羅斯的投入。美國將華為納入實體清單後,就把對美國的投資轉移到俄羅斯,加大了俄羅斯的投入,擴大了俄羅斯的科學家隊伍,提升了俄羅斯科學家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