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衝突】局勢緩和背後因素受矚 印軍盲動因五大誤判
9月7日,中印邊境西段班公湖(Pangong Tso)南岸神炮山地域再次爆發衝突,中國軍方指責印度再次非法越界並鳴槍威脅,中國邊防部隊被迫採取應對措施穩控局勢。
印軍鳴槍威脅打破邊境45年無槍聲紀錄,這一挑釁行為使得中印邊境局勢走向再增不少變數。隨着事態的發展,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同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於9月10日在莫斯科舉行雙邊會見,並聯合發表新聞稿,達成包括「不讓兩國分歧上升為爭端」在內的五點共識。針對這一動態,外界不少輿論稱「令人驚訝」。
針對中印雙方達成共識的幕後,外界分析頗多。9月12日,《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刊文分析中印邊境地區形勢稱,「解放軍做到了捍衛國家的每一寸土地,印軍最終沒能佔到一分便宜。在多個點位上,解放軍取得了對峙優勢。」
胡錫進稱,據他了解,那裏最近兩天逐漸(或許是暫時)趨於平穩,特別是班公湖地區的局勢出現緩和。看來中印防長和外長先後會晤對局勢降温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
除此以外,他還解讀認為,印軍盲動的根本原因是其高層對中印戰略態勢的誤判。有迹象顯示,通過對話和解放軍的堅決反制及不惜一戰的應對性部署,印方在逐漸增加對我方力量、決心和意志的認識。這種認識能否進一步轉化為印方對一線部隊更嚴格的管控,尚有待觀察。
中國軍事專家洪慶則分析稱,印度當局的誤判很難真正緩和邊境態勢。印度當局近期之所以一再侵犯中國邊境,主要印度錯誤的判斷了形勢:
一是對中國的誤判。印度認為中國面對來自美國多方位的挑釁,可以利用中美博弈以及台海、南海的緊張局面,趁機在邊境問題上渾水摸魚。二是對形勢的誤判。印度認為現在入侵,可以迫使中方在下一步的談判中會做出更大的讓步,從而獲取更多領土利益和地緣優勢。
三是對自己的誤判。印度2020年上半年GDP下降25%,8月份城市失業率至9.83%,至9月11日,印度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超過430萬,成為全球確診病例第二的國家。印度認為挑起與中國的邊境衝突,就可以改變印度國內對上述情況的不滿,就可以挽救搖搖欲墜的人民黨政權。
四是對美國的誤判。印度認為有美國撐腰,就不怕與中國升級為邊境衝突,即使升級為戰爭,美國也會來支持和支援他們。五是對鄰國的誤判。這些年,印度得罪的國家太多,他們先後不同程度的侵犯了多個鄰國的領土,一旦印度爆發戰事,這些國家絕對不會任其囂張。
洪慶認為,正是因為存在着上述誤判,中印兩國邊境衝突在近年中不會得到真正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