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使館微博發文紀念奪取海參崴160周年 中國網民斥侮辱和挑釁
在美國的「極限施壓」下,中國和俄羅斯近年來可以說是「報團取暖」,兩國高層政治交往十分熱絡,但中俄民間的相互觀感並不佳,形成所謂「官熱民冷」局面。不少中國人認為,俄羅斯侵佔中國大量領土。
也因此,俄羅斯駐華大使館7月2日在中國社交平台微博發布一段有關「符拉迪沃斯托克建城」的短片和文章,惹來中國網民不滿並集體負面評價,稱這是「侮辱和挑釁」,在中國人心上撒鹽。
俄羅斯駐華大使館今日(2日)在官方微博發布一段有關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建城160年的短片,並寫道,「今天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建城160周年紀念日」,「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歷史始於1860年,當時俄羅人在這裏建立了一個軍事港口,稱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為『統治東方』)。19世紀末,符拉迪沃斯托克已發展成為一個大型港口和工業城市,是俄羅斯海軍在太平洋上的主要基地。」
影片發布後,湧進大量中國網友留言轉發,雖然評論功能已被限制,但仍留有12條,大多是批評影片內容,包括:
「以不平等條約從中國搶奪過去的,竟然還把自己美化成開發者,老毛子,滾。」
「這是侮辱和挑釁,勿忘國恥。」
「今天只能忍,但中國人會記着的,一代代記下去。」
「國人還需再忍耐,吾輩需相信故土終將會回來的。」
「別忘中國人心上撒鹽。」
資料顯示,1689年清政府和俄羅斯帝國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中,訂明海參崴屬清政府。由於國力衰退,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帝國簽署《璦琿條約》,中國失去黑龍江以北約60萬平方公里領土,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土地改屬中俄共管。
1860年,沙俄帝國聲稱自己調停第二次鴉片戰爭有功,逼迫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條約承認《璦琿條約》有效性,並將原先中俄共管之地劃歸後者,其中就包括海參崴,俄羅斯改稱「符拉迪沃斯托克」。
1991年5月16日,時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與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總統戈巴卓夫達成一致地段的中蘇國界東段邊界線走向,確定海參崴屬俄羅斯境內。2001年7月16日,江澤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重新確認雙方根據1991年中國與蘇聯的協定,承認海參崴及鄰近遠東地區為俄國領土。
2004年10月14日,普京與江澤民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確定爭議的黑瞎子島和阿巴該圖洲渚地區歸屬問題。上述協定於2005年6月2日生效,標誌着4,300多公里的中俄邊界線全部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