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南海會否成為下個「火藥庫」

撰文:廖士鋒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於2月在中國大規模爆發時,越南在當月初就對中國伸出援手,該國紅十字會以及政府分別捐贈價值10萬美元與50萬美元的物資,一時間看似中越關係得到一定的舒緩與升温。
然而到了4月,中越雙方關係又因為南海問題而再度緊張起來。為甚麼用「再度」緊張起來?因為2019年雙方才在南海有數個月的海上對峙。

4月18日,中國民政部宣布批准在位於南海海域的三沙市設立西沙區和南沙區。駐地分別在永興島和永暑礁。(網上圖片)

越南的企圖

2020年恰好是越南作為東盟輪值主席的一年,同時越南也在2020年至2021年擔任聯合國安理會的非常任理事國,早在2019年11月,越南外交部副部長阮國勇即表示,該國擔任2020年東盟輪值主席將致力加深東盟團結一致與提高對世界局勢的因應能力,並促進東盟與中國《南海行為準則》(COC)的談判進程。越南並訂以「齊心協力與主動適應」為2020東盟年的主題。

在南海問題上,2019年10月21日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越南國防部長吳春歷率團出席北京香山論壇時,即針對南海問題(越方稱東海)表示立場,據越南《人民軍隊報》報道,吳春歷提到「東海問題應以和平方式解決,不動輒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本着國際法和尊重各自國家的合法利益以及發揮夥伴精神和社會共同體責任感」。而據台媒《聯合報》報道,他還引用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暗示中共。當時,中越雙方已經在萬安攤(越方稱思政灘)發生長達數個月的對峙。中國2019年7月派遣探勘船「海洋地質八號」等船隻進入南沙群島最西側淺灘萬安灘探勘石油,引起越方不滿以及出動海警船、「阮惠號」護衛艦跟隨,中國直到香山論壇結束才撤離。

2020年是美越建交25周年,此前美國航母羅斯福號前往越南慶祝,圖為美國防長埃斯珀(右)2019年11月20日訪問越南,越南防長吳春歷(左)接待。(Reuters)

除了越南之外,2019年12月下旬,中國的漁船還跟印尼船艦在納土納群島有過對峙,這些漁船被視為「海上民兵」;而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於2019年8月底訪問北京回國後,更稱「除了與中國開戰外,有聽說過其他明智的解決方案嗎?」暗示若沒有憑藉戰爭,則南海問題無解;近期美媒《路透社》更引述消息來源指出,中國的海洋地質八號調查船於4月17日在南海尾隨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的一艘探勘船。

美國的自由航行

看似有點緩和的南海局勢,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仍是暗潮洶湧。美軍第七艦隊提康德羅加級導洋艦邦克山號(CG-52)3月16日在南海執行方陣快炮實彈射擊;伯克級神盾驅逐艦貝瑞號(DDG-52)則在3月19日,在靠近南海的菲律賓海進行導彈實彈射擊,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希洛號(CG-67)不久也實彈射擊。

對於中越4月撞船事件,美國國務院4月6日發表聲明,稱「該起事件是中國長期以來維護其非法海權,侵害其位於南海的東南亞鄰國的最新舉措」,美國國防部也在4月9日表示對事件嚴重關注,指中國的行為「與美國自由與開放的印太地區的目標形成強烈對比」。美國國務院4月18日進一步發布電子郵件聲明,稱「有報道指出,中國一再鎖定其他聲索國的外海油氣探勘活動予以挑釁,美方對此關切」。美國不承認南海是哪一個特定國家的領海,因而美軍每個一段時間就會組織軍事行動,彰顯其自由航行權利。

4月18日的南海區域衛星照片更顯示,美軍「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USS America LHA-6)周圍,出現了至少8艘艦船,而根據解放軍海軍稍早前的說法,遼寧艦航母編隊共6艘軍艦已經抵達南海海域進行戰備訓練,中美軍艦疑似發生包圍的局面。而值得注意的是,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在功能上幾乎等同於一艘航母。

美國「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在南海巡航,外圍至少有8艘艦船跟隨。(鼎盛軍事)

中國的動作

中國官媒《新華社》在3月20日宣布,中國科學院島礁綜合研究中心(簡稱「島礁中心」)永暑站、渚碧站正式啟用,兩站均設有生態、地質、環境等多個功能實驗室。島礁中心是由中國科學院南海生態環境工程創新研究院(籌)負責運維管理,面向院內外科研團隊提供保障服務,服務於中國及南海周邊國家,推動「海洋命運共同體」建設。

就在啟用島嶼中心不久,在4月2日,越南漁船QNg 90617 TS號和8名漁民在西沙群島(越方稱黃沙群島)與兩艘中國海警船發生碰撞並沉沒,引發兩國外交關係緊張。隨後在4月18日,中國民政部宣布批准在位於南海海域的三沙市設立西沙區和南沙區。

4月18日,中國民政部宣布成立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區,駐在永暑礁上,同地也設立了島礁中心永暑站。(南海研究論壇供圖)

民政部更在4月19日公布新一批南海島礁及海底地物的命名,這是繼1983年「中國地名委員會」公布「我國南海諸島部分標準地名」後的最新一次。新一批命名有25個島礁、55個海底地物。島礁分布於西沙群島與南沙群島,海地地物則幾乎由越南外海北部延伸至南部,形成包圍之勢。越南外交部發言人黎氏秋姮重申,越南強烈反對「所謂的三沙市」的成立及相關活動。

尋求新共識 勢必更加棘手

為何會有那麼多齟齬甚至是衝突?一個關鍵在於南海各方並未達成一致的行為規範,從2002年中共與東盟各國外長在東盟金邊峰會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DOC),至今雖已18年,但該宣言並不具備強制力,沒辦法得到各方一致的遵守與互信。特別是對於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適用,以及宣言強調的「自我剋制」,「不在現無人居住的島、礁、灘、沙或其它自然構造上採取居住的行動」,都遭到各方很大程度的破壞,如今南海各國人工島礁遍地皆是。

2017年11月13日,東盟(ASEAN)和中國領導人在第31屆東盟馬尼拉峰會宣布,啟動《南海行為準則》(COC)之文本內容磋商,到了2018年李克強出席新加坡舉辦的東盟峰會時,再度強調中國希望能在3年內協商完成。及至2019年7月31日,中國外長王毅表示,中國和東盟已提前完成《南海行為準則》單一文本磋商草案的第一輪審讀,東盟也發佈聲明表示「樂見」。2019年東盟曼谷峰會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再發聲明表示,「我們願意與東盟合作,按照設定的3年時間表,以已達成的共識為基礎,共同維繫南海長期的和平與穩定」。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多次表示希望能在2021年完成簽署《南海行為準則》,其2019年11月4日在泰國曼谷出席第22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時表示,中國和東盟已完成《南海行為準則》單一文本磋商草案的第一輪審讀,這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新華社)

目前距離原訂完成《南海行為準則》的期限,只剩不到20個月,但南海問題再度複雜化,也讓談判能否完成仍充滿變數。從整個區域來說,近年來各方在南海填海造陸不遺餘力的舉動,以及美軍「自由航行」與實彈演習頻頻,也讓未來南海地區尋求和平的新共識,將會更加棘手。

2019年北京香山論壇上,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表示,隨着中美兩個大國愈來愈疏遠,所有國家就愈來愈難保持中立的原則立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更在2019年5月31日香格里拉對話中提醒,中美兩國如何處理彼此的緊張關係和摩擦,將決定整個國際環境的未來走向,兩國關係如果持續緊張將為全球帶來巨大破壞。

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蒂更曾以「薩拉熱窩」為喻,稱大國軍艦在南海航行可能引發大型事故,甚至可能引發不必要的衝突。放眼南海諸國的摩擦,背後實不無中美博弈的影子,若不慎引爆「火藥庫」,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