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電鍋乾蒸」 炊出台人對口罩的五味雜陳
近期,在台灣電視與平面媒體上,均可見到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廣告,內容是在推廣、教導台灣民眾如何使用「電鍋乾蒸口罩」,盼能達到重複使用的效果。當然,這對於自古就流傳「勤儉是一種美德」的華人社會來說,相當契合。
然而,當台灣官方宣布境內「口罩生產可達1500萬片」,緊接着又宣布「捐贈疫情嚴重國家1000千萬片口罩」,這來回之際加上政府推出的「勤儉」衛教,自然令人起疑,為何台灣老百姓需要勒緊褲當「省戴省用」?難不成民進黨政府過去秉持着「救人得先自救」又要來個「滾動式更新」?
綜合台媒報道,當地時間3月25日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指出,「考慮民眾容易取得器具,以電鍋乾熱進行醫用口罩殺菌程序,應可在保有適當殺菌效果下,兼顧維持口罩的過濾效能。」
緊接着,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被譽為各國搶着要的「天才IT大臣」唐鳳分頭在各自的記者會以及網絡平台推廣「電鍋乾蒸口罩」,盼能透過「勤儉」的衛教,讓民眾輕而易舉的在家消毒,達到口罩不浪費、重複使用的效果。
事實上,看到台灣政務官陸續跳出來指導民眾「如何乾蒸」,可能還以為台灣境內口罩數量仍供不應求。但事實上,根據台經濟部長沈榮津最新的說詞:「台灣經清明連假後,口罩產能有望突破1500萬片」。換言之,按台灣製造的口罩數量,以及最新的口罩購買政策(14天9片)來檢視,台灣口罩理應足夠還不至於走到「電鍋乾蒸」重複使用的地步。
更令人費解的是,在疫情爆發之際,當時台灣社會口罩大量缺貨,網絡上因此傳出「電鍋乾蒸」的信息可以緩急口罩不足。對此,專責醫藥器材部門的食藥署也回應稱:「高温烘乾『可能』會破壞口罩結構,影響防護效果。」
坦白說,先不論民進黨政府與「電鍋乾蒸口罩」之間的反反覆覆,若從科學視角出發,「電鍋乾蒸口罩」的作法應該還需要更多的前提,以及提供官方如何驗證的詳細說法。舉例來說,此前食藥署藥粧組研究員王兆儀表示,「(台)食藥署過去審核口罩都是以『單次使用』進行審查,而噴酒精、高温烘乾都可能會破壞口罩結構。」前文提及的「單次使用」,是在承平時期生產口罩的特色,但如今口罩原物料可能面臨缺乏,以及「緊急式」的生產製程,即便口罩合乎標準,但能明顯感受嘴上的口罩變得比較輕薄,更難以相信現今的口罩可達「多次使用」的特性。
再者,自從「電鍋乾蒸口罩」發佈以後,網絡上時常可見民眾實測的結果是口罩融化,令人質疑「電鍋乾蒸」的可靠程度。畢竟,台灣官方所言的「證實」並無詳細公布何種方式檢驗?檢驗過程中涉及的電鍋品項、環境是否影響「電鍋乾蒸」效果,以及加熱後的口罩濾材補集率?更重要的是,整理綜合那些相關研究文獻。而這些疑問應經由台灣官方統一釋出科學實證過程,才能消解民眾對於「電鍋乾蒸」的疑慮。
當然,有論者會認為這些要求只不過是枝微末節、小題大作。但問題是,官方宣稱「電鍋乾蒸」是經由科學研究證實,那麼理應按「科學在意細節」的精神開誠佈公。就好比既然宣稱台灣口罩數量足以應付台灣民眾,為何現實上仍有許多民眾無法購得口罩?為何還需要推播「電鍋乾蒸」重複使用?
「魔鬼出在細節裏」,其實「電鍋乾蒸」恰恰反應了民進黨政府喜於「呼嚨」(欺騙,應付)老百姓的作風。當民進黨宣稱日產能已達1320萬片,不僅自用足夠也能捐贈他國,但有了「電鍋幹蒸」之後,就有台媒細算產量並質疑:台灣每日生產的口罩,約有200多萬片至500多萬片口罩「不知所終」;台灣指揮中心從未完整公開每日口罩生產、分配數量,但從台灣共6萬多名警察,每人一天分配不到一片口罩,以及台灣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公開教民眾「電鍋蒸口罩」來看,顯然台灣捐口罩,並非「行有餘力」,而是「暗槓(閩南語:暗藏)產能」。
對此,行政院長蘇貞昌又有話要說,他先拋出媽媽的故事指出,「我媽媽從小就告訴我們,自己吃剩的才要給人家、省吃儉用,幫忙鄰居以及有困難的人,才是高貴的情操」。蘇貞昌強調,台灣人這種愛心跟高貴情操,獲得世界很大的肯定,這是台灣人一代接一代所留下的珍貴資產,「政府對口罩的每一片,都是非常認真、嚴謹的使用,絕對沒有暗槓」。
然而,實情是台灣部分民眾依然難以購得口罩,即便民進黨政府將口罩政策提至每人「14天9片」,但仍無法讓民眾至少在上班日時能每天更換口罩。對此,台灣官方的回應是「未限量會浪費」。問題是,台灣確診案例仍舊天天增加,許多民營企業因此要求員工全天候戴着口罩,使用一天的口罩不僅佈滿黏稠的唾液、擾人的灰塵,以及未知的病菌,這般骯髒的口罩還能連續的重複使用?
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至今,台灣在各項防疫政策和效果上,都被國際公認是模範生,基於這項傲人成績,向世人雪中送炭也是台灣民眾能理解的。但遺憾的是,民進黨政府在抗疫過程中,卻也時常反反覆覆、前後矛盾,採取雙重標準。對「專制中國」就是雷厲風行、對「民主歐美」則是寬容愛戴;對外慷慨「捐贈」,對內則是勤儉「乾蒸」,這中間矛盾的「成本與債務」,就留待疫情結束之際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