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軍方援鄂專家組組長:核酸檢測陽性並不證明就是感染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央視主持人白岩松周一(6日)在節目中連線援鄂軍隊前方專家組組長、解放軍總醫院呼吸科專家劉又寧,解讀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的救治進展。
劉又寧表示,核酸檢測是一個很重要的手段,但「核酸檢測的本質只是發現病毒在哪兒」。病毒有沒有活性,有沒有傳染性是不知道的。嚴格來說,核酸檢測陽性並不證明就是感染。隨着疫情的延長,實際上已經發現個別「攜帶病毒」的健康人。

援鄂軍隊前方專家組組長表示,核酸檢測陽性並不證明就是感染。(資料圖片)

據劉又寧介紹,軍隊的診療方案中,強調抗體的「金標準」的檢測,檢測到抗體證明病毒肯定存在,而且引起全身的反應,「所以抗體增高,說明宿主確實是有感染了」。當然抗體有IgM和IgG兩種,IgG這種抗體產生得較晚,但假設兩周以後有4倍的增高或變化,這個病人是能確診的。「這種診斷是別人推翻不了的,所以我們把這種診斷稱為『金標準』。」

但他也表示,這個診斷也有缺陷,因為它往往是回顧性的,發病兩周後才發現。因此核酸檢測還是很重要的。

籲正名為「新型冠狀病毒病」

對於軍隊診療方案中為何不稱「新冠肺炎」,而叫其「新型冠狀病毒病」,劉又寧指出,軍隊方案主要參照國家方案制定,但在學術上有不同觀點。第一個理由是,有相當一部份病人沒有肺炎,就是相當於國家方案中的輕症病人。第二個理由是,新冠病毒不僅僅侵犯到肺,它侵犯到全身,有好多臟器也受累,也逐漸在肺以外發現病毒。

劉又寧指出,隨着疫情的延長,實際上已經發現個別「攜帶病毒」的是健康人。(資料圖片)

他指出,最典型的是在屍檢的時候看到脾臟、骨髓、淋巴結的受累最嚴重,甚至很少能夠找到正常的淋巴細胞,這就提示細胞免疫功能不是一般的下降,如果這種狀態下還稱其為肺炎,顯然是不合適的。如果稱為病或綜合症,可能會更好一些。

劉又寧續指,在英文上承認世衛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病),但中文還是叫「新冠肺炎」,不是很合適。他個人認為,傳媒叫習慣了還是可以叫新冠肺炎,但在學術文章、官方稱呼上,應該改成世界統一的名字,全面、確切反映疾病本質。

對於紐約一名深切治療部(ICU)華人主任報告稱,當地有不止一名年輕病人自己踏入病房,但48小時之內就病故,他表示無法解釋,因為這種現象在中國非常少見。「美國為何能出現這種現象,是病毒有區別?我們不知道,大家關注一下就可以了。」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