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中美口水仗背後 美國偏執「全球領導者」角色
自2019年末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之後,目前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感染了42多萬人,並有至少18,000人不治死亡。在這場災難面前,中國和美國這兩個全球性大國卻不合時宜地打起了口水仗。
細究其中原因,既有兩國各自在本國疫情早期的不公開、不透明等錯誤的防控舉措,有兩國政客和媒體之間的相互指責,還有在與疫情無關的所謂「全球領導者」角色上某種偏執。與正在造成人類大規模感染和死亡的新冠疫情相比,這場疫情會是中國崛起與美國衰落的一個轉折點嗎,恐怕是中美兩國很多人更關心的問題。
由此導致的相互警惕、猜疑甚至是攻擊,對於整體疫情防控顯然不會是一件好事。截至2020年3月25日,全球接近200個國家都已經出現疫情,除了疫情最先爆發的中國,意大利,美國以及西班牙等國家都已經超過4萬例,近期讓中國嚴陣以待的境外輸入情況已經說明,只要有一個地區沒有消除新冠病毒,其他地區都將始終面臨病毒輸入和反彈的巨大風險。更何況,美國在3月23日和24日連續兩天新增確診數量過萬。輿論普遍認為,美國是時候放下偏執,與中國聯手抗擊疫情了。
美國糾結「全球領導者」
眾所周知,美國政界和媒體中常有挑剔和指責中國的聲音,近年在中美貿易戰拉鋸過程中,對中國的批評頻率與強度也隨之提升。及至新冠疫情爆發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後,美國的批評聲勢再度高漲。中國方面則一改以往低調被動的姿態,與美方展開了針鋒相對的爭論。
這些爭論的參與者既有中美雙方的高官,有外交工作人員,也有各自的媒體,基本都是站在本國的立場之上。即便是對本國某個人物、某項政策的批評,往往也是基於本國利益,只是側重點可能有所差異。
美國《紐約時報》在3月23日發表的文章《面對新冠危機,美國不再是一個慷慨的全球領導者》引述柏林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揚·特肖(Jan Techau)的話稱,「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領導下的美國有一種新的自私」,並引述德國國際與安全事務研究所國際安全分析師克勞迪婭·梅傑(Claudia Major)的話稱,「(就在中國向意大利和塞爾維亞提供援助的同時)它也在問,『你們的歐洲朋友在哪裏?』,並在給人一種中國在行動、在協調、在領導的印象。」「(但美國)似乎不願意或沒能力起領導作用」。「這對未來五年的大國競爭意味着什麼?」「我們會在10年後說,『這是中國崛起、美國衰落的時刻』嗎?還是美國的地位會重新回升?」
《華盛頓郵報》在3月21日發表的前總統奧巴馬特別助理、華盛頓研究所顧問羅斯(Dennis Ross)的文章《美國本應帶頭應對新冠病毒,但相反,中國加快了腳步》稱,「把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不會改變這樣一個事實,即中國正在與其他國家合作,並表現得像一個全球領導者,而美國不是。」「當美國不再發揮領導作用時,其他國家填補空白也就不足為奇了。」
事實上,早前持續近兩年的中美貿易戰,就被認為是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對不斷崛起的中國所發起的一次零和博弈,甚至是一種將會對雙方造成傷害的遏制行動。而這場貿易戰之所以發生,一定程度上就源自美國國內日益瀰漫的一種擔憂——中國持續崛起之後,經濟實力、全球地位等方面將會超越美國,因此需要打斷中國崛起的進程,維護美國的既有利益和地位。美國國內對特朗普總統「美國優先」主張的批評,不過是反映了在具體做法上的分歧。
《紐約時報》在3月23日發表的另一篇文章《新冠疫情加劇美中分歧與對抗》多次引用了特朗普政府前策略師斯蒂芬·K·班農(Stephen K. Bannon)的說法稱,「事實很清楚了,我們目前正在打一場信息熱戰和經濟熱戰」,「(中國政府)已向世界證明,他們對中國人民和世界構成生存威脅,而不僅僅是對美國構成威脅」。《紐約時報》文章繼而認為,「班農實際上代表了特朗普政府的許多高級官員,他們長期以來一直敦促對北京採取更具對抗性的姿態。」如此的話,班農的這些觀點,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在當前新冠疫情愈演愈烈的狀況下,本屆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敵視程度,甚至已經有些歇斯底里。
中美對手是新冠病毒
不過,在新型冠狀疫情的巨大殺傷力和安全威脅面前,繼續對中國抱持強烈敵意,是否是合適的?事實上,《紐約時報》在3月24日另一篇文章《華盛頓與北京激烈爭吵,但美國需要中國的口罩》,開篇就提到「美國的一線醫護人員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口罩和防護器材嚴重短缺。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此類器材生產國,它已提高工廠產量,而且現在發出了願意為美國提供幫助的信號。」但如果兩國關係再度緊張甚至出現意外,必然影響到美國自身的疫情防控。難道不惜以美國人口的大規模死亡,也要換取中國的不崛起嗎?
另一方面,中國國內一直不乏一些對中國崛起話題的關注與分析,但是即使在與美國爭論之時,也大多停留在個人網絡和坊間閒談,難見於大方之家。
其實,進入2020年3月後,中國疫情逐漸受到控制,官方對於援助國外一直持開放態度。早前遭受美方強烈批評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3月23日發表的推特也釋放了善意。他在推特里稱,「新冠疫情再次證明了人類是一個擁有共同未來的集體」,「我們應該團結起來應對這一流行病,開展國際合作以挽救更多生命。」
可以想見,在中國疫情完全受控,生產力得以大體恢復,甚至形成應對疫情的生產體系後,將對全球疫情防控提供更多支持。美國也將從中受益。
中國與美國既有競爭,也有相互需求,而其共同合作的前景是廣闊的。中國的生產體系無可替代,美國的先進醫療技術又遠非中國可比。如果這兩個全球性大國形成一種良性競爭關係,更樂觀的情景是相互合作、取長補短,爭相在抗擊疫情陣線扮演更積極角色,發揮各自優勢,將會是人類戰勝新冠病毒的兩大支柱。
不論如何,這場疫情對於包括中美在內的所有國家和地區而言,都是一場戰爭。中美先後啟動進入了「戰時」狀態來進行防控。不過,美國的戰爭對象不是中國,中國的戰爭對象也不是美國。兩國的戰爭對象是同一個,都是至今仍然令人難以捉摸的新型冠狀病毒。這是比貿易戰更嚴重的災難性挑戰,至於一些人念茲在茲的所謂「全球領導者」,意識形態偏見和政策分歧,至少應該暫時擱置一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