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官媒:讓大家有活幹、有錢賺 或比派發消費券更迫切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但在內地似乎正逐漸受控,為推動經濟復甦,多地紛紛為民眾派發「消費券」,刺激消費。「消費券」一時之間成為內地網民討論話題。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眾號「俠客島」則認為,以消費券保障疫情下失業工人的生活必需品消費,很有必要。但推進復工復產、防止企業大規模倒閉,讓大家「有活幹、有錢賺」,可能是比發放消費券更迫切的需求。
3月13日,南京發放總額度為3.18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消費券,包括餐飲消費券、體育消費券、圖書消費券、鄉村旅遊消費券、資訊消費券、困難群眾消費券、工會會員消費券七大類。消費券面值根據不同類型,按每份人民幣100元或50元設定,以電子券形式發放。
與此同時,河北、遼寧、濟南、杭州、寧波等地也推出了金額從幾千萬元到上億元不等的消費券,重點鼓勵文旅、餐飲等消費。而發放消費券在內地有先例可循。2008年金融海嘯後,成都、杭州等城市也曾發放消費券來刺激消費,但未曾發放過全國性的消費券。
俠客島認為,當經濟不景氣導致社會消費明顯減弱時,消費券用於提振消費能力。在疫情衝擊下,有人失去工作,有人減薪或幾個月沒工資可領。用消費券補貼這部分人的收入不足,保障其生活必需品消費,很有必要。
但文章指出,各地派發消費券,多半不是為了保障特定群體民生所需,而是希望促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消費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在疫情中明顯受到衝擊,受疫情影響,1-2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伴隨復工復產推進,消費能否提振,是短期內中國經濟能否恢復、步入企穩軌道的重要因素。
對於消費券在刺激經濟方面的作用,文章引述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經濟學院教授劉元春表示,消費指標未見得會在實施消費券等短期刺激政策後能立竿見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則認為,消費券的發放會對消費產生一定作用,作用大小取決於當地的疫情防控措施如何。只要疫情還沒過去,聚集性消費就有風險,當人民生活恢復正常,消費才能真正恢復。
文末寫道,如何提振消費,是穩增長的重要議題。但消費復甦離不開消費能力的提升,後者與居民是否擁有穩定持續的收入有關。從這個角度講,推進復工復產、防止企業大規模倒閉、充分激發生產力,讓大家「有活幹、有錢賺」,可能是比發放消費券更迫切的需求。
據國家衛健委最新數據顯示,內地周一共計新增有78宗確診病例及7宗死亡病例。新增病例有74宗為境外輸入病例,本土則為4宗,其中一宗是在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