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基層治理面臨「大考」 防疫手段不應沒有邊界

撰文:蕭予
出版:更新:

據官方消息,湖北地區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人數已經實現了「14連降」,即便是重災區湖北省,目前每日確診人數也與之前相比有了明顯下降。
可以看到,在疫情中期,內地從上至下採取的嚴厲防控措施成效初顯,北京也已經調集全國各地資源加大對重災區湖北的支援。

受疫情影響,內地各地推遲復工復學,往年在農曆新年結束之後的返程高峰並沒有出現,這與各級政府採取的行政手段安排分不開,正因此,人員流動對防控疫情造成的壓力得以緩解。儘管感染人數上漲的速度放慢,截至當前,7萬的全境感染人數數據依舊預示着疫情的兇險,必然要求防疫手段順着體制動員到每一個基層角落。

湖北以外感染人數連續多日下降,被認為是此前實施的嚴厲基層防疫手段作用顯現。(新華社)

農村地區、基層治理是整體疫情防控中最薄弱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在互聯網上流傳着各種農村「硬核」防疫手段,為了減少人員流動,堵路、封門以及張貼十分口語化甚至略顯誇張的標語等措施屢屢出現在各地農村街頭,以此引起農村地區居民對疫情嚴重性的重視。

農村之所以成為整體疫情防控的薄弱環節,主要也是因為,防疫意識在真正動員到農村居民之前,需要經過多次強化宣傳。武漢在1月23日就已經決定封城,而農村地區真正實施嚴厲防控已經是1個多星期之後的事情。

由此可見,農村地區更依賴於基層管理者的防疫措施。在個人層面,對於一場系統性風險的認識要遠遠落後於城市,這也是農村防疫的巨大挑戰所在。

對於這些農村防疫「硬核」手段,網民中支持者眾多,但也有人提出質疑,將道路截斷、強制封閉住戶大門是否構成了違法行為。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樊鵬在接受《香港01》採訪時對於農村的「硬核」防疫措施表達了他的觀點,他認為由於農村地區人口基數大、地域分布廣,且由於本身資源條件差,一旦疫情蔓延會有較大風險,所以,從資源保障的角度上,農村地區確實是防控比較薄弱的一個環節,採取一些「硬核」防疫的方式有一定必要。為了千方百計穩住基層,穩住人流,這也是萬不得已的方式。

在樊鵬看來,堵路是整個防疫過程中產生的「次生災害」,不是主要矛盾,此時的主要矛盾依舊是穩控人口。總的來說,中國利用基層的組織力量這方面還是做得不錯,公眾也普遍非常理性,配合的很好。

+5

為了最大限度阻斷人員流動導致疫情擴散,基層防疫中不得已採取一些非常規做法,特殊時期也可以得到極大部分公眾的理解,但是,在具體操作層面,也會有些防疫過度的行為發生。

官媒《人民日報》旗下帳號「俠客島」近日發表題為《打着防疫的旗號,就能為所欲為?》一文,直指在防疫過程中出現的執法亂象。俠客島在文中的列舉的事實包括,湖北孝感,1家3口正在家中打麻將,遭防疫工作人員闖入,不由分說便拿起麻將就摔,雙方爆發激烈衝突。

無獨有偶,江西豐城,一名教師因為在空曠無人的小區跑步沒戴口罩,結果被強制隔離14天之後,還被單位處分。工作人員根本不聽他的辯解,儘管這「辯解理由」是鍾南山的權威說法——「在家中和人流不密集的地方不需要戴口罩」。

防疫期間,極大多數公眾對地方政府採取的嚴厲管制手段表示了理解,但以上案例的發生也逐漸帶來了爭議。有批評聲音認為,防疫工作人員藉由疫情濫用職權。「俠客島」則批評稱以上類似事件是一種野蠻操作、粗暴執法。從整體來看,疫情防控所涉及的並不僅僅是一個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這更是一次社會危機管理,考驗着社會的整體運行機制。

疫情防控也暴露出了一些基層治理中的問題,正視這些問題,是後續提升治理能力的關鍵。即便疫情之下,防疫也應該有邊界。經歷了2003年沙士疫情之後,中國政府吸取教訓建立了覆蓋省、市、縣3級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這也是鍾南山院士在疫情初期面對媒體時說出中國不會重蹈非典覆轍的底氣所在。非典之後建立的疾病防控機制體系,在這次大規模疫情爆發時才真正的得到全方面檢驗 ,儘管比之於17年前,防疫有了一定的體系優勢,但依舊存在很多短板以及需要反思的地方。

2019年10月底召開的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題,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在召開疫情防控會議中強調,本次肺炎疫情是對中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這次疫情中暴露出的治理問題,更是走向現代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反思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