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新《求是》刊文:「五治」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基本方式
2月1日出版的第3期中共黨刊《求是》雜誌,發表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的文章《「五治」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方式》。
文章指,中共十八大以來,特別是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就國家治理現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其中蘊含的國家治理方式現代化的新要求,主要體現為「五治」——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
文章指,這「五治」是中共領導人民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之路的實踐結晶,也是新時代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方式。
以下為文章全文:
一、「政治引領」是國家治理方式現代化中體現中國道路的特色標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要善於從政治上看問題,站穩立場、把準方向,善於從政治上謀劃、部署、推動工作。政治引領在國家治理中具有先導性、決定性、根本性作用。實現國家治理方式現代化,要求我們把政治引領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
引領國家治理方向,需要科學的政治理論。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風險挑戰,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迫切需要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武裝。要堅持不懈推動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裏走、往心裏走、往實裏走,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思想武器,增強「四個意識」 、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不懈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使之成為人民群眾的行動指南,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聽黨話、跟黨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不懈引導社會各界代表人士增進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與黨同心同德、同力同向,凝聚起加快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磅礴偉力。
厚植國家治理優勢,需要堅強的政治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也是實現有效國家治理的根本保證。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進各項事業、開展各項工作,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把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更加充分發揮好,我們就能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始終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行,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我們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完善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落實機制,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把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落到實處;堅持民主集中制,完善發展黨內民主和實行正確集中的相關制度,更好把民主集中制優勢轉變為國家治理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工作優勢;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構建黨委領導體制、政府負責體制、社會協同體制、公眾參與體制,橫向構築共治同心圓,縱向打造善治指揮鏈,增強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向心力。
凝聚國家治理力量,需要正確的政治路線。黨的政治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越是面臨嚴峻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越是處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越要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政治路線。我們制定執行國家治理現代化大政方針、部署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重大戰略、研究確定國家治理現代化工作措施,都必須服從服務於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確保凝聚全黨全國人民智慧和力量,深入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夯實國家治理根基,需要堅定的政治立場。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人民擁護是國家治理的雄厚根基。站穩人民立場,務必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事情抓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人民群眾成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最大受益者。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務必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務、社會事務,讓人民群眾成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最廣參與者。接受人民監督,務必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衡量國家治理成效的根本標準,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讓人民群眾成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最終評判者。
優化國家治理環境,需要良好的政治生態。政治生態好,人心就順、正氣就足;政治生態不好,就會人心渙散、弊病叢生。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項基礎性、持續性工作。我們黨是執政黨,是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力量,也是塑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我們把規範黨內政治生活擺在突出位置,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確保正氣充盈、政治清明。同時以優良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以優良的政治生態引領社會生態,推動社會風氣根本好轉。當前開展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依法依紀懲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不斷優化政治生態、社會生態,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創造良好環境。社會各界普遍認為,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最得人心的大事之一。
二、「法治保障」是國家治理方式現代化中體現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實踐證明,法治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既是國家治理的有效方式,也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有力保障,只有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深入貫徹實施憲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能推動新時代國家治理在法治軌道上行穩致遠。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是獲得良法的正確路徑。為此,必須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立改廢釋並舉,不斷完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體系,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制度規定和社會規範體系,增強法律規範體系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當前,立法的重點要放在那些反映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法律法規上,加快立法進度,以良法保障善治。
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前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從根本上實現了從無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歷史性轉變。但如果有了法律卻得不到嚴格執行,其結果必然是摧毀人們對法律的信心,危害甚於無法可依。必須堅持憲法法律至上,確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得到有效維護。從現實看,執法領域主要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問題,有的甚至以權壓法、權錢交易、徇私枉法,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為此,必須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完善落實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以創建促提升,以示範帶發展,激發法治政府建設內生動力。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開展執法規範化建設,規範執法自由裁量權,著力解決執法不規範、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當前,要聚焦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市場經濟秩序領域、黃賭毒拐騙等社會治安領域、食品藥品等民生領域、環境污染和破壞等生態環境領域這些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加大執法力度,規範執法行為,提升執法質效,讓執法成為「長牙齒」的社會治理利器。特別要堅持主動服務、平等保護、規範執法,努力營造法治化、便利化、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公正司法的核心價值,就在於為社會公平正義提供最後一道防線。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壞作用,因為它「污染的是水源」。必須規範司法行為,強化人權司法保障,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的司法不公正、不廉潔、不透明問題,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科學完善的司法體制和司法權運行機制是公正司法的可靠保證,而這需要通過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來實現。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為根本尺度,以優化司法職權配置為重點,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制度安排,確保司法公正高效權威。要深化訴訟制度改革,推進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要抓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加快構建權責一致的司法權運行新機制,完善黨委政法委執法監督制度,加強檢察機關對司法活動的法律監督,加大司法公開力度,以公開促公正、樹公信,杜絕暗箱操作,堅決遏制司法腐敗。
當法治成為全社會的價值追求和行為習慣時,國家治理許多難題就會迎刃而解。要堅持不懈地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逐步在廣大干部群眾中樹立法律權威。各級領導幹部是帶動全民守法的「關鍵少數」,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政法隊伍是執法司法的專門力量,要把法治精神當作主心骨,做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的執法者,當好新時代法治建設的排頭兵。人民是法治的主體。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養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習慣。
三、「德治教化」是國家治理方式現代化中體現傳統文化精髓的重要標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經受住各種衝擊而堅守根基,很重要的一條原因是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的傳統文化基因。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治國理政中,一再強調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在推進法治建設的同時,重視發揮道德教化作用,深化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把國家治理現代化建立在較高的道德水平之上。
中華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平、求大同,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源源不斷的道德滋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鑄就了博大精深、內涵深刻、意義深遠的「中國精神」,這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新時代,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做「中國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實踐者、傳播者,用「中國精神」推動「中國之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同的價值觀「最大公約數」,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集中體現。在國家治理中發揮德治教化功能,必須建立健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核的德治體系。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彰顯時代精神的德治體系,形成人人講道德、人人重修養、人人促和諧的社會氛圍。要發揮社會、學校、家庭在社會治理中的獨特作用,特別是要落實各級學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和創新學校思想道德教育,把傳授知識同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推進道德教化,自律是根本,他律是保障。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在的法律。當前,個別領域和一些人道德水準退化,有必要發揮法律的懲戒和震懾作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把尊老愛幼、扶殘助殘、和諧敦睦、誠實守信等內容納入各類規則,實現以德促法、以法立德的良性互動,引導群眾明是非、辨善惡、知榮辱。誠信是立人之本、文明之根。加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健全公民和組織守法信用記錄,有利於強化誠信規則約束力,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目前,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等部門簽署了28個信用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制訂了100多項聯合懲戒措施,初步構建了新型信用監管機制。最高人民法院推進失信懲戒機制建設,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限制其高消費和出境,促使數百萬人自動履行了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同時,必須重視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建立健全嚴重失信行為披露、曝光、舉報制度,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
道德積澱著一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最深沉的力量。古諺云:「敬一賢則眾賢悅」,採取多種形式褒獎和弘揚積極向上的道德行為風尚,對激發全社會的德治能量具有重要作用。道德的能量激發出來了,神州大地就會處處充滿新風正氣。河北省石家莊市崗上村持之以恆推進道德建設,從1982年至今,用《功德錄》記載村民好人好事14萬餘件,積小善成大德,連續30年沒發生刑事案件,村里無人上訪,被評為全國文明村。我們應當發揮道德引領向上向善的力量,深入開展基層文明創建活動,大力開展見義勇為英雄模範表彰工作,形成崇德向善、懲惡揚善、扶正祛邪的社會風尚。
四、「自治強基」是國家治理方式現代化中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標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在國家治理體系中,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層群眾自治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最直接形式,都是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確保全體中國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們要深刻認識這兩大自治制度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充分調動社會主體參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制度創新的偉大成果,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和完善。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堅持不懈開展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各族群眾「五個認同」,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加大各方面支持力度,重點抓好特困地區和特困群眾脫貧,提高自我發展、持續發展能力。
基層群眾自治是伴隨著新中國發展歷程而生長起來的一種最廣泛、最直接、最有效的民主實踐,在我國政治制度體系中發揮著獨特作用。發揮人民群眾在國家治理中的主體作用,需要我們健全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廣泛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推進基層直接民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要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在農村建立以基層黨組織為領導、村民自治組織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其他經濟社會組織為補充的村級組織體系,在社區構建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社區治理體系,提高服務基層群眾的能力水平。要創新基層群眾自治方式,按照協調於民、協商為民的要求,豐富基層群眾協商議事形式和活動載體,廣泛開展民情懇談、村民說事、百姓議事等各類協商活動,將基層社會共治同心圓越畫越大。
五、「智治支撐」是國家治理方式現代化中體現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標誌
「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當前,以綠色、智能、泛在為特徵的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現代科技正在為「中國之治」引入新範式、創造新工具、構建新模式。我們要把握大勢、搶占先機,把智能化建設上升為重要的現代治理方式——「智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架構、運行機制、工作流程的智能化再造,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
先進安全的智能化基礎設施是實現智慧治理的必要條件。要加快建設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統籌規劃政務數據資源和社會數據資源,完善基礎信息資源和重要領域信息資源建設,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的網絡空間。要以推行電子政務、建設智慧城市為抓手,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推動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打通信息壁壘,形成覆蓋全國、統籌利用、統一接入的數據共享大平台。穩步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在加強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加快建設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台,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利用數據資源創新生產、經營和服務模式。
大數據時代,國家治理廣泛依賴對海量數據的收集分析和場景運用。應當推進「智輔科學決策」,用好大數據這個「顯微鏡」、「透視鏡」、「望遠鏡」,感知社會態勢、暢通信息溝通渠道,推動依靠經驗決策與依靠大數據決策相結合。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全國掃黑辦開通「12337」智能化舉報平台,精準分析舉報線索,精準跟踪案件辦理,精準監測黑惡犯罪動向,推動依法打擊更準更透。應當推進「智防風險挑戰」,加強政治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等風險監測預警智能化平台建設,提高對風險因素的感知、預測、防範能力。應當推進「智助管理服務」,推動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行全生命週期智能化,深化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在民生領域的應用,推動「馬上辦」、「一次辦」、「網上辦」、「刷臉辦」,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廣東省政府開發微信小程序「粵省事」,為群眾提供政務服務,上線政務服務500餘項,網上辦事率從20%提升至81%,一年為群眾節省費用50億元。
用好「智治」方式,確保安全是前提。近年來,一些APP軟件帶來用戶肖像洩露、製作非法視頻、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的重大風險,一些超級互聯網平台掌握著海量經濟社會運行數據,加強安全監管迫在眉睫。應當堅持技術創新與安全監管同步推進,一手抓技術、一手抓管理,築牢國家治理智能安全屏障,維護國家在現實領域和網絡空間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健全重點領域安全保護制度,加強工業、能源、金融、電信、交通等關係國計民生重要行業、領域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和大數據安全保護,提高網絡安全態勢感知、事件分析、追踪溯源能力。重視健全科技倫理治理體制,加強現代科技發展的潛在風險研判和防範,優先在無人機、自動駕駛、圖像識別等較成熟的技術領域確立法律規則,加大對代碼數據、算法等重點領域的綜合管控力度,研究建立主動免疫的信息技術架構,確保科技智能與人類智慧和諧並存。嚴厲打擊網絡黑客、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規範互聯網企業和機構對個人信息的採集使用,做好數據跨境流動的安全評估和監管,依法保護個人信息數據安全和公民個人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