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灣大選.觀察】韓國瑜與蔡英文的兩種「中華民國」
2020年台灣大選,迸出不少容易混淆或難以理解的政治概念,除了郭台銘退選後又推出「郭家盟軍」外,還有韓國瑜跟蔡英文同時都在用自己的「中華民國」攻擊對方的「中華民國」,以己為真、以彼為假。這極大程度模糊了一般台灣選民對政黨立場的常識。
到底,韓國瑜、蔡英文兩人推出的「中華民國」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又或者,這兩種「中華民國」有哪些異同?
自從原本對「中華民國」持保留態度的蔡英文,在2018年開始推出、2019年進一步深化「中華民國台灣」後,算是開始正式標榜「中華民國」,近期更在競選場合發放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形成與以往民進黨候選人場子相當不同的面貌。對此,韓國瑜在11月19日抨擊蔡英文與搭檔賴清德,指民進黨「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是一種欺騙,普遍術語叫「借殼上市」,他們並未認知「1911年孫中山先生創建的中華民國,到現在台澎金馬」,韓國瑜稱,「總統府在等一個良心」。
對於韓國瑜的重批,蔡英文與賴清德都強硬回擊,蔡英文更首度對「中華民國台灣」做出闡釋,「我們有主權、我們有政府,我們有民主自由的機制,我們有防衛自己的國防,我們也有外交,那這個就是我講的中華民國台灣!」而賴清德更說,「如果韓市長跟國民黨仍然執迷不悟,要將台灣帶向統一,中華民國勢必滅亡」,蔡、賴二人儼然成為「中華民國守衛者」。
其實,韓國瑜的「現在的台澎金馬」,跟蔡英文所謂「中華民國台灣」,實在是沒差到哪裏去,不過前者用語的地理性更加濃厚、後者更加政治性而已,真正的差別,不是看這個名詞本身,而是看他們在什麼脈絡(context)中理解「中華民國」。
擺在政治脈絡來看,韓、蔡的「中華民國」真正差別有二,一個是歷史尺度的範圍、一個則是群體認同的界線。就歷史尺度範圍而言,韓國瑜強調1911年孫中山領導成立的中華民國;蔡英文則着重在「過去七十年」。而群體認同界在線,蔡英文親自做的解釋裏強調「我們」,其實潛台詞就是「我們跟他們不同」,這是一種非常清楚的劃界,所謂「他們」,無疑就是大陸人,這跟韓國瑜動不動掛在嘴邊的「海內外同胞」(以及其妻李佳芬目前在東南亞大打「中華民國牌」),以及偶爾提及的「大陸同胞」,明確形成兩種群體認同間的巨大差異;至少,韓國瑜並未明確把大陸人視為「他者」、甚至「敵人」。
可是,這兩種論述也有相同的思維,它們視角都偏向「現在式」,少了「未來式」,無論何種「中華民國」,其未來與中國大陸絕對都是息息相關。而未來可就長、短期分開看,長期言之,不僅習近平聲稱要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現行《中華民國憲法》與《增修條文》,也明確規範中華民國需要朝「國家統一」方向前進,可是不論韓國瑜跟蔡英文,都不願意觸碰、甚至是堅拒這個議程;而短期就成為台灣大選的廝殺焦點,此番韓國瑜倡議要「恢復對話機制」、蔡英文則正在構築「民主防護網」,這又完全顯現,兩人的「中華民國」,乃天差地別。
判斷韓國瑜與蔡英文的兩種「中華民國」的真假,完全是依據不同的價值立場,沒有絕對的真理,只能由2020年大選結果看出誰對台灣民眾更有說服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思考這兩種「中華民國」時,不能只看到名詞的一個面向,也就是韓、蔡所特意推銷的那個面向,而應該擺在各自的「中華民國脈絡」中,去檢驗兩位候選人是否整體論述具有一致性、是否真心在為台灣百姓謀福利。如果整套論述相互扞格、自打嘴巴,甚至可能使台灣遭逢巨大損失,則人民的眼睛還是雪亮的,自會用選票懲罰,這是我們檢視表面雷同但內含殊異的概念時,必須細加參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