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鼠疫】粵疾控中心:廣東66年未有病例報告 鼠疫可防可治
北京市政府周二(12日)晚證實,兩名來自內蒙古的患者經專家確診,患上肺鼠疫,正在北京市內相關醫療機構接受治療,一人病情穩定,另一人病情危重,消息引發關注。
雖然目前未出現後續病例,但仍有不少市民擔心,家中有老鼠,會感染鼠疫嗎?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對此進行了解答:如果不在疫區,一般感染風險不大,市民無需太過擔心。
鼠疫是特殊的人獸共患病
據介紹,鼠疫是一種危害嚴重的烈性傳染病,是由嚙齒動物和蚤類把鼠疫桿菌傳給人和動物的一種特殊的人獸共患病。在中國有兩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鼠疫是其中一個,另外一個是霍亂。
鼠疫潛伏期一般為1天至6天,個別病例可達8天至9天。感染鼠疫菌以後,臨床可表現為腺鼠疫、肺鼠疫及敗血型鼠疫等類型。腺鼠疫最為常見,通常表現為發熱和局部淋巴結腫大,治愈率高;肺鼠疫常表現為高熱、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咯血,由於起病急,病情進展快,如得不到及時治療,病死率高;敗血型鼠疫症狀也較為嚴重,預後較差。
攜帶鼠疫菌的宿主動物主要是鼠、旱獺等嚙齒類動物。在中國北方,主要以黃鼠屬和旱獺屬為主,在南方則以黃胸鼠、褐家鼠等為主。北京不是自然疫源地,自然環境和鼠類中不存在鼠疫菌。
廣東66年未有鼠疫病例報告
歷史上,鼠疫出現過三次世界範圍內大流行,曾經被稱為「黑死病」,造成人類生命健康嚴重損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鼠疫疫情也非常嚴重,後來政府高度重視鼠疫防控工作,發病數明顯下降。目前,鼠疫在中國已非常少見,但並沒有絕跡,甘肅、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地時有鼠疫病例報告。
在廣東,1866年至1952年,鼠疫曾流行87年之久,波及當時全省(含海南島及現屬廣西的北海、欽州兩市)69個縣,病死48.6萬多人。從1953年起,廣東省至今沒有報告鼠疫病例,至2019年已靜息66餘年。但隨著旅遊、商貿交流等愈來愈頻繁,仍存在輸入病例發生的風險。
鼠疫一般感染風險不大
鼠疫是古老的細菌性傳染病,臨床上可以使用多種有效抗生素進行治療。病人如果能夠早期就診,並得到規範有效治療,治癒率非常高。可疑接觸者也可通過預防性服藥而避免發病。
不少市民擔心家中有老鼠會感染鼠疫。實際上,一般老鼠感染人類需要鼠蚤作為媒介,直接接觸病鼠也有感染的機會。如果不在疫區,一般感染風險不大,不用太擔心。但是若屋內老鼠較多,會引發一些其他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熱等的感染,建議做好室內衛生,消滅老鼠。
【鼠疫.話你知】
1.主要傳播途徑有哪些?
鼠疫的主要傳播途徑包括病媒生物傳播、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跳蚤是傳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動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後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接觸傳播是指人在宰殺、剝皮及食肉時接觸染疫動物,或接觸鼠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時,病菌通過皮膚表面傷口或黏膜進入體內而造成感染。
此外,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時釋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飛沫而短時間懸浮於空氣中,此時他人吸入時也可造成感染。
2.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就當前來說,市民無須採取特殊的個人防護措施,但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儘量避免去人群擁擠場所,去醫療機構或個人出現發熱、咳嗽等相關症狀時要及時佩戴口罩等。
如果懷疑自己與病例有過接觸,可以進行自我觀察,或向當地疾控部門主動申報,取得專業指導,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
外出旅遊時儘量減少和野生動物接觸,不去逗玩健康狀況不明的旱獺,做好防蚤叮咬,通過使用驅避劑、減少軀體暴露,避免被蚤叮咬,不私自捕獵、食用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