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習近平的「鬥爭」和「團結」  北京的兩手準備

撰文:張岩
出版:更新:

9月24日,中共黨媒「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直接把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一句話「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作為文章標題。一般而言,中國官方媒體直接引用領導人的講話作為文章標題,表明了這句話的重要性和信號意義。

實際上,這是習近平9月20日在中國政協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一句話,習近平宣稱「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必須增進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在這次大會上,習反覆強調了「團結」的重要性和方法論。在官方公布的講話通稿中,「團結」出現了18次。

與之形成對仗的是,就在半個多月前的9月3日,習面向中共的未來的政治明星們(參加中青年幹部訓練班的「後備幹部」們)強調了看起來與「團結」相反的「鬥爭」的重要性,並講解了「鬥爭藝術」——「鬥爭」的方法論。

對於香港事態,北京如何團結更多「愛國愛港力量」仍是考驗。(美聯社)

「鬥爭」和「團結」是中共政治哲學中的兩個相反相成的面向。而在相隔不遠的時間內,習近平在兩個重要場合分別提及這兩個概念,讓外界對這位中共最高領導人的政治哲學有了更全面的展示。「鬥爭」的強調一度讓人對中國政治走向產生不必要的「階級鬥爭」聯想,但「團結」的面向讓這種聯想變得更加缺乏現實依據。

「鬥爭」不是唯一面向

在這篇講話中,習羅列了中共需要「團結」的對象和領域,這包括中共黨外知識分子、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實際上,這從另一個視角來看也都是中共所面臨的風險,也是需要進行「鬥爭」的領域,即意識形態、新社會階層、新疆教育營問題、香港眼下的不安局勢,以及台灣內部的台獨傾向等。

同樣的概括出現在習關於「鬥爭」的講話中。習羅列了中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面臨風險和需要鬥爭的領域,這一長串名單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國防和軍隊建設、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黨的建設」等諸多領域。其中,「港澳台工作」明顯指向香港局勢和台灣大選前對中國大陸的日益疏離,而「外交工作」的最大挑戰無非是中美貿易戰。

「鬥爭」和「團結」的領域,實際上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這說明,在諸多領域,北京的「鬥爭」和「團結」是一體兩面的。

只是,或許是由於「鬥爭」這個詞在外界許多人看來有些扎眼,因而,當外界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習講話中的「鬥爭」兩個字時,容易忽視其中的一句關鍵的話,如果不注意這句話,便不能充分理解習所講的「鬥爭」和「鬥爭藝術」,而以為中國又將「以階級鬥爭為綱」。這句話就是,「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鬥爭中爭取團結,在鬥爭中謀求合作,在鬥爭中爭取共贏。」類似的話讓人想到毛澤東說過的「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忍讓求團結則團結亡」。

9月22日,有示威者在旺角警署外彌敦道縱火。(梁祖饒攝)

例如,對於香港局勢,雖然習未曾直接表態,但實際上無論是在「鬥爭」講話還是在政協的講話中,都有間接觸及。因而,一方面可以看到香港局勢是「鬥爭」的對象,另一方面看到其也是北京「團結」的對象。只不過,具體所指有所不同。

在香港局勢中,北京「鬥爭」的是「反中亂港勢力」,包括極端暴力分子、「港獨」分子以及參與其中的外國勢力。而需要「團結」和爭取的則是維持秩序的香港警察、「部分被誤導、被裹挾的善良市民」等。

這種「鬥爭」和「團結」的結合,同樣可以在北京面對台灣、中美貿易戰、中國國內意識形態等諸多問題上看到。

北京仍需提高「團結」能力

不過,在香港問題上,「團結」被指做的仍不夠。習指中國政協需「引導港澳委員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發展壯大愛國愛港愛澳力量」。分析認為,目前香港特區政府威信低下、管治困難,建制派內部對特首林鄭月娥的不滿也不少。習近平的講話顯示強化建制派與政府合作是當前急務,以應對嚴峻和複雜的政治局面。

同樣,在台灣問題上,面對北京拋出的「一國兩制」台灣版橄欖枝,台灣政治人物非但沒有接下,反而成為大選前進行政治操弄和拉選票的工具,藍營政治人物則選擇低頭做鴕鳥,不予積極回應。對於北京來說,如何「團結」台灣島內勢力,為「一國兩制」台灣版開啟磋商之門,仍面臨挑戰。

中美貿易戰處於「邊打邊談」的階段。(資料圖片)

在中美貿易戰問題上,近期中國貿易談判代表團嘗試訪問美國中部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的美國農場主,實際上正是北京「團結」美國農業階層的一個努力,儘管這次訪問未能成行,但對於美國政治上這個重要階層的善意表現和接觸努力,將進一步打擊特朗普的票倉。同樣,北京在中美貿易戰中也大體成功穩住了歐洲,使其不在背後對中國「放冷槍」,美國對禁止華為的遊說,也已經在大部分國家遭到失敗。

在中國政協成立70年大會上,習引用毛澤東的話稱,「所謂政治,就是把擁護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對我們的人搞得少少的。」這句話看起來雖然簡單,但對於當前的中共來說,仍然不是易事。特別是對於當下的中國內外局勢而言,正在要求北京在「團結」上能有新的作為。

無論是香港問題還是台灣問題,也無論是中美貿易戰,實際上都是習所稱的「百年大變局」的一個折射。北京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更多在關鍵時刻力撐自己的朋友,儘管北京不願將這種支持描述為「盟友」。而在內部,北京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進行現代化改造的努力成功與否,將決定這個體制能否「團結」最大多數階層人士,獲得更廣泛的執政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