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胡錫進抱怨翻牆難 《環時》摸索內地「言論空間」
9月18日,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在微博發文指:「國慶節快到了,上外網極其困難,連環球時報的工作都受了影響,我個人覺得這有些過了。在此提點意見,希望得到傾聽。」這條微博目前已消失不見。
早一天胡錫進也在微博稱:「我深度懷疑,在非特殊地區,我們的安檢過度了,耗費了過多資源,這些資源如果用來從源頭上安撫對社會懷有不滿的人,也許效果會更好些。」
言談性質屬於勸勉引導
這不是胡錫進第一次提倡公民自由,也不是第一次因提及公民自由而刪帖。去年中共建政69周年,他就在10月1日特意發帖,指國民生活基本上和平富足,但還是有「遺憾」:「那就是公民的尊嚴感仍是短板,而言論自由的不足,是這種遺憾的根源。」
《環球時報》經常就新疆維吾爾族問題,批評西方「雙重標準」,只准己方在本國和中東反恐,不准中國建設「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以消弭極端勢力。可見胡錫准所指的「言論自由」,不會是按照西方那一套作標準,而實際上他也很少從理論層面討論「言論自由」。
胡錫進:這個國家並不脆弱
從《環時》社評和他幾篇舊文所見,其間所提倡的是少一些禁區,多一些討論空間,言談性質屬於勸勉引導之類,鮮有觸及政策方針和政治原則。追本溯源,中共提出要有道路、理論和制度「三個自信」,可是在現實生活中處處監控,在網絡世界嚴厲審查,儼然於官民之間劃出鴻溝,突顯被統治者的角色。
對此胡錫進去年便指出:「這個國家經得起說,最不怕罵,支持得起知識份子和全體國民精神自尊所需的條件。」是次他也直言:「走群眾路線,相信群眾很重要,我們人民群眾的絕大多數人都愛國愛黨,有強大的政治分辨能力,立場堅定。這個國家並不脆弱。」
指防火牆防西方輿論長驅直入
在不久前的TVB訪問中,胡錫進表示:「(政府)有一個寬度,我們的稿子一定是在政府的喜歡和政府能夠包容這樣的一個地帶當中。」實則這種講法並不罕見,內地傳媒以至中央級別官媒都持相近理念:既要有「大局意識」緊跟「主旋律」,同時又要小心針砭國政時弊,以自家看法招徠讀者。
如果講到《環時》其中一個特色,就是相比其他內媒,該報敢於挑明白一些別人提都不敢提的議題。2016年是文化大革命爆發50周年,胡錫進以筆名「單仁平」在《環時》刊文,點明網上流傳「認識上的『撕裂』」,暗示有「懷念」文革的聲音,但真相是中國社會已徹底否定文革,共識遠遠大於分歧。
按內地審查機制,有些事情必須正面引導,有些事情必定要被口誅筆伐,可是其中也有正反都不便提及的禁區,例如六四事件。不過《環時》英文版就在今年六四30周年之際,發表社評指六四已是「褪色的歷史事件」,將其遺忘有助面對未來,並且作為中國社會的「疫苗」,提高中國對大型政治動亂的抵抗力。
同樣在TVB訪問,胡錫進解釋為何內地有必要設置「防火長城」:「如果沒有這樣一道防火牆,西方的輿論長驅直入,就像在香港一樣,那內地社會的社會穩定,就面臨更多的挑戰。」驟眼看來,這說法與其微博怨言相映成趣,但事實是他和《環時》的突出之處一向在於討論限制的鬆緊程度,而非挑戰制度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