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一施工中大橋發生垮塌 致4死15傷
9月1日11時左右,由安徽新建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全椒縣江北大道跨襄河在建大橋,在鋼箱梁施工過程中,支架發生垮塌,造成19名施工人員落水。截至9月2日晚11時,事故共造成4人死亡,15人受傷。目前,受傷人員在醫院接受治療,均無生命危險。
安徽省安委會辦公室印發《關於滁州市全椒縣江北大道跨襄河在建大橋「9.1」垮塌較大事故的通報》,要求各地、各部門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加強安全監管,徹查風險隱患。
(滁州市政府網站)
9月1日11時左右,由安徽新建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全椒縣江北大道跨襄河在建大橋,在鋼箱梁施工過程中,支架發生垮塌,造成19名施工人員落水。截至9月2日晚11時,事故共造成4人死亡,15人受傷。目前,受傷人員在醫院接受治療,均無生命危險。
安徽省安委會辦公室印發《關於滁州市全椒縣江北大道跨襄河在建大橋「9.1」垮塌較大事故的通報》,要求各地、各部門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加強安全監管,徹查風險隱患。
(滁州市政府網站)
「人造太陽」是模擬來自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原理,在地球上建造能夠實現可控的聚變反應裝置,開發利用人類理想的終極能源。
在安徽合肥科學島,科研人員正在加快推動聚變能源的開發和應用。不久前,這裏剛剛建成國際尺寸最大、實驗條件最完善的大型超導磁體動態性能測試系統,並且實現了材料、設備、系統100%國產化。
據央視報道,核聚變能以其資源豐富、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等優勢,被認為是人類最為理想的清潔能源。在安徽合肥科學島,國際唯一的超導托卡馬克大科學裝置集群,正在加快推動聚變能源的開發和應用。
科研人員藉助最新建成的大型超導磁體動態性能測試系統正在開展相關實驗,為中國未來聚變工程堆,即是「人造太陽」核心部件的研製奠定基礎。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等離子體所研究員秦經剛介紹,超導磁體動態測試系統,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系統。「我們已經完成了第一輪的實驗,接下來我們馬上要進行多輪實驗,開啟更高指標、更高磁場變化率的測試。」
據介紹,超導磁體是「人造太陽」最為核心的部件,科研團隊歷經10年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問題,完成了大型超導磁體的研製。
為了檢測並掌握大型超導磁體的性能,還需要一個動態性能測試系統。該系統由一個直徑6.5米、高9.2米的大型真空容器以及極低溫、大電流電源等系統組成,能夠開展超導磁體的強電磁場、高壓快速變化、系統可靠性等實驗,獲得充分的運行工況實驗數據。首輪實驗最大測試電流達到穩態48千安,全面達到設計指標。
秦經剛續指,「未來我們這個系統載流能力要超過50千安以上,磁場變化率要達到1.5T每秒。其次,我們要首次開展這種大電流、多線圈、高磁場動態條件下的性能參數的表徵,因為這些參數,目前國際上也沒有參考,我們需要掌握第一手資料。」
據了解,除了超導磁體系統外,中國「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的其他18項子系統的研製也基本完成,正在開展整體集成及調試,預計今年底全面建成,將為中國未來聚變工程堆更多核心部件的研制提供工程技術基礎和極端實驗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