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美稱中方無採購農產品實際行動 發改委:指責不實

撰文:甄倩倩
出版:更新:

中美在上海結束了新一輪的貿易談判後,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8月1日突然宣布,自9月1日起對3,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10%關税。中美貿易戰再次升級。
而在中美貿易爭端再次升級的過程中,美方指責中方沒有採購美農產品實際行動。
針對這一說法,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今天(5日)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企業已經向美國採購了大豆等美國農產品,但是,部分農產品暫未成交,主要是因為這些產品的價格缺乏競爭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叢亮。(網上圖片)

該負責人表示,「關於對美農產品採購,中國正在繼續落實此前已籤協議的自美大豆進口。大阪會晤後至7月底,已有227萬噸美國大豆新裝船運往中國,預計8月份還會有200萬噸大豆裝船,雙方企業已籤協議的1,400萬噸大豆中將僅剩30萬噸9月份待裝船。」

7月19日開始,中國相關企業持續就採購美國大豆、高粱、小麥、玉米、乙醇等農產品進行詢價。截至8月2日晚,已成交大豆13萬噸、高粱12萬噸、乾草7.5萬噸、小麥6萬噸、豬肉及製品4萬噸、棉花2.5萬噸、乳製品0.57萬噸、加工水果0.45萬噸、新鮮水果0.04萬噸。「這些成交的農產品,均由中方企業向中國國務院關税税則委員會申請排除進口加徵關税。」

國家發改委官員表示,中國正在繼續落實此前已籤協議的自美大豆進口。(資料圖片)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叢亮就表示,「中美兩國在農業領域互補性很強,開展農產品貿易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中美兩國元首大阪會晤後,中方在採購美國農產品方面積極顯示合作誠意,取得不少進展。」

叢亮介紹,乙醇、玉米、大豆油、葡萄酒和啤酒等農產品暫未成交,主要原因是美國這些產品的價格缺乏競爭力。以乙醇為例,2019年3月和7月,為分別反制美對華232、301調查後加徵關税,中方對自美進口乙醇進行了兩輪加徵關税,分別加徵了15%和25%的關税,目前税率為70%。按美國出口商報價,排除反制301調查加徵的25%關税後,進口完税成本仍比國內市場價格高出30%多,不具備商業可操作性。

據叢亮介紹,有些美國農產品進不來,根本上還是受美方加徵關税打貿易戰的影響,造成美國農產品市場價格偏高,在中國市場缺乏競爭力,充分說明貿易戰是「雙刃劍」,害人害己。希望美方堅守誠信這一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多做一些利人利己的事,少一些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和無端指責,為中美農產品貿易暢通掃除障礙、創造條件。

特朗普在8月1日突然宣布,自9月1日起對3,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10%關税。(資料圖片)

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30日在社交網絡推特(Twitter)說:「中國的情況非常糟糕,今年是過去27年當中最糟的。中國本應該現在就開始購買美國農產品,但現在沒有迹象表明他們正在這麼做。這是中國的問題,他們就是說話不算數。美國的經濟在過去的3年裏比中國經濟規模變得大多了。」

特朗普的這番抱怨和批評正值中美上海談判開始之際。7月30日,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 )和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率團抵達了上海,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領的中方團隊舉行了第12輪貿易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