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柯文哲組黨 兩岸思維有可能跳脱統獨惡鬥嗎?

撰文:多維新聞
出版:更新:

7月31日晚間,台灣政壇出現一顆震撼彈,台北市長柯文哲即將在8月6日生日當天籌組「台灣民眾黨」,力圖爭取台灣藍綠兩黨外、「第三勢力」的生存空間、注入台灣政治文化新的血液,這是柯文哲投入政壇五年多來,經營政治資源上最重要的舉措。

雖然目前「台灣民眾黨」尚未出現完整的黨章或黨綱,但無疑將會依循柯文哲的政治理念為主。柯文哲在8月1日記者會上對於之後組黨的兩岸黨綱特別說明,「兩岸是非常嚴肅的事情,沒有當兒戲,從來不敢失言。國家戰略不會輕易更改,以前講的就照那樣」。

台北市長柯文哲。(資料圖片/中央社)

在兩岸論述上,柯文哲曾提出「兩岸一家親」、「五個互相」、「兩岸事務不是外交關係、不是國際關係」、「遵守體制、改善現狀」這些說法,若是成為該黨黨綱的一部分,值得觀察的是,到底這些論述能否有效突破目前台灣政局的統獨困境?

讓我們來看看他跟現有藍綠兩黨的對照。

就民進黨而言,該黨在兩岸關係上並不願意承認「九二共識」、更不願意明確表示兩岸「非國與國關係」,國際上緊貼美國,以「理念相近」尋求「一邊倒」戰略的優勢。2016年民進黨執政以來,兩岸官方交流停擺,甚至參加「海峽論壇」之類的民間交流活動也被民進黨官方「提醒」。對照柯文哲甫結束不久的上海雙城論壇,其實雙方已有不小的差異。

柯文哲日前參訪高雄市福氣教會河堤社 區照顧關懷站。(中央社)

柯文哲真正像的,或許更接近是國民黨。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的一貫講法,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親近藍營的張善政還提出了「憲法一中,台灣優先」 的說法。但是仔細比較,其實柯文哲的兩岸政策思維跟國民黨非常接近,只是不說「九二共識」而已,柯文哲與國民黨的思維,都強調要在與美國交好的前提下跟大陸發展關係,以及推進兩岸和平。

就這個意義來說,雖然他必定不會承認,但柯文哲的兩岸論述思維,擺在台灣統獨光譜上,實則更像是另一種形式、另一種話語包裝的國民黨。

誠然,柯文哲也有與國民黨的差異之處,例如他敢直言台灣不過是「中美貨架上的商品」,也能憑藉繞開「九二共識」這個詞彙,跟大陸國台辦主任會面。顯然他這種形式的話語,有一定的市場空間,並不是完全跟國民黨迭合,特別在年輕人群體,秉持務實理性態度、高舉「民意、專業、價值」的柯文哲,吸引力並不輸傳統政黨。

柯文哲曾直言台灣是「中美貨架上的商品」。(中央社)

展望未來,柯文哲組黨後的兩岸論述也將面臨巨大考驗。首先在於柯文哲表示,組黨是為了「超越藍綠的共榮」,而非要把藍綠消滅,但是若不是產品本身的區別,而只是品牌包裝的差異,這種超越還稱得上「超越」嗎?就營銷的觀點來看,只是話術罷了,既然柯文哲跟國民黨的兩岸思維類似,價值上能否做出差異?其次,柯文哲是否跟國民黨初選失利的郭台銘合作?目前看來,柯文哲陣營對此有一定的期望,但眾所皆知,郭台銘的兩岸論述接近「兩個中國」,在國民黨內並非主流,跟柯文哲也有相當差距,如何整合?

最後,柯文哲表示「以前講的就照那樣」,試問是什麼時候的「以前」?是他曾經提到的「我是墨綠」,還是「國是中華民國、家是台灣」的「家國論」?抑或是「兩岸一家親」?這兩個「家」又差在哪裏?

上述這些問題,是柯文哲還未充分回應,但想必須要選個時機向台灣社會解釋清楚,同時也得顧及大陸和美國的反應。組黨是一個複雜、不斷要在異質性與均質性間取捨的困難任務,作為一個政治團體,更需要體認到政黨是利益和理念的拉扯平衡平台。憑一己之力組黨,可能會帶有個人式政黨的色彩(例如受俄國總統普京影響極大的「統一俄羅斯黨」),一旦沒有強人支持,該黨會走向何方,也是長久必須考慮的議題。

(撰文:林嘉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