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環時:殖民主義衝擊國家認同 港青年要清醒何去何從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港府修訂《逃犯條例》引起的爭議持續。官媒《環球時報》再刊登文章評論事件,稱「香港騷亂」中的主力是年輕人,但他們未必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文章又說,殖民主義的文化慣性不斷衝擊年輕人的國家認同,他們要清醒自己「從何處來,向何處去」,找回「方向感」。

官媒《環球時報》稱,香港香港年輕人未必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圖為7月1日,示威者攻入立法會。(資料圖片)

文章以〈香港年輕人要清醒從何處來,向何處去〉為題,稱香港年輕人未必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最激進的示威者打出美國、英國的國旗,學當年日本人罵中國內地「支那」,用漢奸流氓相搞挑釁,是一種精神上的自我流放和「破罐子破摔」,他們對自己「從哪裡來」的問題上陷入了糊塗和虛無主義。

文章形容,殖民主義的文化慣性不斷衝擊著年輕人的國家認同,他們幻想自己是西方的一部分。香港在港英時期在經濟上將中國內地「甩」在後面,令一些人產生優越感。但當內地快速崛起、東南沿海與香港經濟差距大幅縮小時,一些港人在心理上不適應,部分年輕人將個人前途面對的挑戰歸咎到回歸上。

文章指,參與激進示威的年輕人深信香港文化比內地的「先進」,理解不了中國內地崛起的必然性,同樣理解不了需要在全球大變局中通過艱苦打拼創造自己這一代的未來。於是,他們找到「絕對民主」的目標,幹著以前香港人不曾幹的事情,有了跟西方更加靠近的幻象,但「上街鬧事」卻不能改變命運。

7月21日,示威者向中聯辦外的國徽投擲墨水彈,國徽被塗污半黑。(資料圖片)

香港回歸趕上中國全面崛起 獲「得天獨厚」優勢

文章認為,香港的回歸趕上中國內地的全面崛起,獲得得天獨厚的優勢:「一國兩制」既讓它得以高度自治,又讓它成為利用中國內地發展的近水樓台,這是香港年輕一代走向未來的清晰方位和路標。而在就學、就業、置業等方方面面,內地都陸續給了香港人國民待遇,年輕人的天地本應十分廣闊,他們是大有作為的一代。

文章結尾道,由於內外種種原因,香港年輕人的優勢被抹黑成劣勢,一些人偏離人生奮鬥的主航道,被極端反對派和西方勢力領向了政治鬥爭的礁石區,陷在其中找不到出來的路。希望香港能夠最終內生出關鍵的視野和辨別力,與國家對香港的幫助、引導不斷契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