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香港示威升溫 台學者:長期累積的不信任感是關鍵
香港周日(9日)爆發反《逃犯條例》修訂示威遊行,12日更發生流血衝突,特首林鄭月娥當晚則將集會定性為「公然、有組織地發動暴動」。
對此,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王信賢接受多維新聞採訪時表示,這次事件的爆發,顯示香港市民對於港府和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相當低。而港府快速定性、態度強硬的一部分原因在於,北京已將此事升高為美國對中國大陸打貿易戰、科技戰等諸多戰線其中一環。
(撰文:楊家鑫)
王信賢說,港民對港府與北京的不信任感從2003年《基本法》23條立法爭議開始累積,包括特首直選落空、「雨傘革命」等;此外,也包括結構性物價上漲,年輕人收入沒有增加,造成民眾對港府、北京失望。
他認為,這次「反送中」只是爆發點,對港府與北京的不信任才是他們上街頭的關鍵。這次事件的爆發,顯示港民對於港府、北京的信任程度相當低,至少對於願意上街遊行的人來說是這樣。
快速定性代表香港越來越「內地化」
王信賢受訪時還指出,集會已經被定性為「公然、有組織的暴力活動」,還有境外勢力介入,「定性的速度有點太快了。」這次的定性意味著,首先港府動用資源會更多,將超過一般警方裝備,特警也有機會投入;其次處理手段可以不受限制,可能不只塑膠子彈;其三,對象可以更廣,不只是上街的參與者,推波助瀾的媒體、議員都可以是處理範圍。
他又稱,港府快速定性這個事件,代表香港越來越「內地化」,這是長期演變的過程。如何定性事件是港府、北京、民眾之間的關係最關鍵的一點。
王信賢指出,從特首、大陸外交部快速定性事件,展現北京對此事件的態度強硬,一部分原因是在中美對抗的氣氛下,北京覺得美方介入的痕跡很重,已經將其升高為美國對中國大陸打貿易戰、科技戰等諸多戰線其中一環。
他認為,此次「反送中」已成為國際事件,各國紛紛表態,事情會越來越複雜,很難一下子解決;其二,港府要讓法例過不難,但強行通過的後遺症會很多,而如果不過,北京威信會下降,這是中共領導人不能容忍的。
第三,香港原本是「一國兩制」樣板,今年剛好是《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北京大談「台灣方案」,現在「一國兩制」已被標籤化,又碰到台灣大選前,這個議題肯定會繼續吵。
王信賢表示,不久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才見面,剛有好開頭,就被這次事件干擾,北京的節奏也被打亂。整個加起來,這次對北京來講,完全都是負面消息。
他認為這次事件對台灣最大的意義在於,2020年總統大選已經悄悄轉變概念,從「統獨」轉為「民主與反民主」的議題,「反送中」事件已加深、加強這個變化。同時,未來大陸民眾與港民的對立將有可能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