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三十】王丹投書紐時:若機會降臨 中國年輕人將再起身反抗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六四30周年,當年的學運領袖之一王丹投書《紐約時報》,回憶這場令他和中國皆付出「沉重代價」的事件。他認為,一旦機會降臨,現今中國年輕人也會再起身反抗。

6月3日,柴玲(左起)、王丹、封從德和李錄稱將會留守在天安門廣場。(Bobby Yip/路透社)

王丹在《紐時》文章中表示,他1989年7月2日被捕入獄,首度遭囚禁3年7個月期間,內心經常感到哀傷和罪惡,自覺須為許多在鎮壓中喪命的學生和北京居民負起部份責任。

他說,30年前這場運動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缺乏支持和推動民主改變的經驗。許多人將希望寄託在中共內部自由派,期待他們從體制內發動改革。但學生們低估了中共老一輩的勢力,六四事件粉碎了他們的幻想,讓他們「認清中共一黨專政的殘暴」。

不過王丹也說,儘管天安門學運失敗,他相信他們產生一些影響。當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即時報道天安門廣場上發生的情況,中國政府了解到,他們不再能在全球眾目睽睽下「屠殺人民」。

1998年,王丹獲准保外就醫,他形容是人質外交的籌碼,自此被禁足中國大陸,他的媽媽(右一)只能飛往美國探望兒子。(法新社)

指貿易戰或助中國政治改革

王丹又說,當今中國年輕人比1980年代的學生更務實。「中國政府雖對他們洗腦,但現在年輕人知道如何運用科技從國外獲得資訊。因此和學運世代相較,他們對西方更了解,亦不會對中共懷抱錯誤希望。」他相信,當今中國年輕世代已更加世故且現實,一旦出現機會,「他們將起身反抗,一如我們30年前所為」。

王丹還認為,中美貿易戰讓他見到促使中國政治改革的絕佳機會。例如在1990年代,當華府以人權為條件,考慮是否給予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時,北京便屈服於壓力而放寬政治控制,並釋放包括他在內的數名異議人士;而一旦貿易和人權議題脫鉤,中國專制便顯著惡化。

在1998年二度獲釋後,王丹便前往美國,此後遭中國政府禁止入境。天安門學運不僅令他大半青春在監獄度過,如今亦無法回到故鄉陪伴衰老的雙親。儘管付出慘痛代價,但王丹說,他不後悔自己曾做過的決定。

(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