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打稀土牌如箭在弦 中方意在催生「良性談判」?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美國使出連環組合拳,從加徵關稅到封殺華為,精準打擊中方的貿易結構、產業生態和商業信譽。一年多以來,中方一向是先禮後兵,於萬不得已是才作出「對等還擊」,例如對美國商品加徵同等關稅,但相對而言似乎非常克制,竭力營造中美貿易談判的良好氛圍,直到華府一個月前再度發難,北京才改變口風,公開指責美方「出爾反爾」,極限施壓兼且惡人先告狀。

中國電訊業界龍頭華為在全球5G業務佔領導地位,但在封殺令陰影下,同樣是前途未卜。(資料圖片)

帶有一「稀」字不代表稀土罕有

配合口風的轉變,今天的中國又做了甚麼呢?按官方講法,要亮出的第一張「王牌」就是稀土。稀土的殺傷力又有多大呢?美國早有稀土戰略儲備,市面也有稀土替代和回收技術,減低依賴度,而帶有一「稀」字,不代表稀土罕有得非中國供應不可,美國、日本和澳洲等地均蘊藏可觀稀土量,只是礙於環保和成本,所以寧願花錢由中國做「骯髒工作」。

斷供稀土供應不會嚇倒美國,中國政府只要約略看看數據就會懂得,沒可能不明白這淺而易見的事實,那麼打稀土牌的目標何在呢?中國佔全世界大部份供應,足以阻礙美國晶片以至戰機的生產製造,擾亂華府的高端供應鏈,令美國軍方緊張擬定對策,負面影響可以持續兩三年,至少令華府疼痛煩惱一陣子。實則官方打稀土牌,大概是宣示關稅以外的談判籌碼,同時用作為強力的抗議手段。

中興和華為遭封殺足以為鑑

除了揚言要打稀土牌,中方同時宣告立「實體清單」,潛台詞就是參照美國封殺華為,「挑選」中國特別敏感的美國企業,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具體會包括甚麼企業呢?有可能是備受中國消費者追捧的蘋果公司,有可能是依賴中國企業訂單的波音公司,也有可能是捲入華為風波的聯邦快遞公司。總而言之,中國在產業鏈上所佔地位,加上龐大消費市場,足以令這些巨企損失慘重。

中方會擬出怎麼樣的清單,沒人說得準,清單所涉及的禁令範圍有多廣,同樣沒人說得準,但如果尋求與美國的「實體清單」對等,或者需要三思而後行。單講中國電訊業界龍頭中興和華為,前者一遇美國封殺,立刻陷於癱瘓狀態,幾乎陷於沒頭之災,後者雖則強大得多,在全球5G業務佔領導地位,但在封殺令陰影下,同樣是前途未卜,由手機生產到晶片設計,各生產環節都一定能抵受美企斷供的威脅。

習近平早前視察江西稀土企業,被指釋放出打稀土牌的強烈信號。(新華社)

始終會是處下風的一方吃虧

中國官方從不諱言,科技實力遜於美國,核心技術亦把握不足,中國企業家更反覆提到,國內基礎科學和應用科研都是「站在巨人肩上」。中國頂尖企業尚且如此,假如強行在「實體清單」一事對美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始終會是處下風的一方吃虧。對於自己手上多少牌,中國政府難道會不知道嗎?與打稀土牌一樣,設置「實體清單」,大概都是抗議手段和宣示談判籌碼。

既然兩張牌都似有問題,那麼是否就自廢武功不作反擊呢?這當然不是,尤其是打稀土牌已經呼之欲出,中央官媒和部委都已或明言或暗示,而「實體清單」擬定亦已正式公告,難以想像會不了了之。況且兩張牌要打到甚麼地步,有很大迴旋空間,中國可以「加強」稀土出口的審批程序,毋須完全斷供,而「實體清單」亦可以限於「加強」清查帳目和銷售手法,毋須達致封殺令效果。

「勿謂言之不預也」的真正意義

作為談判手段,中國打這兩張牌,比較能調較反擊的程度,一步步引導美國商界重新認識清楚,中國是全球化經濟不可或缺的一員,無謂緊跟白宮損人不利己的鬥爭策略。更為要者,中國意在表明美國如果真的再橫加打壓,北京同樣有能力重創美國經濟,將美國產業鏈拖到進退兩難的局面,致令社會整體都承受貿易戰的巨大壓力,這就是官方宣傳「勿謂言之不預也」的真正意義。

中國不怕打貿易戰,但講到底亦不想打貿易戰,以至落得兩敗俱傷,所以提到稀土和實體清單,用意都不是尋求「惡性報復」,而是拿來催生「良性談判」。官方口徑轉趨強硬,並提出非關稅反制措施,同時亦表示未關上談判大門,實則外界即寄望在6月G20峰會和11月APEC峰會,中美元首有可能再度會晤,雙方在最高決策層達成共識,至少令談判進程得以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