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中國科學報:高校合作各自發力不如「歃血為盟」

撰文:葉琪
出版:更新:

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科教合作論壇日前在澳門駐京辦舉行,中科院旗下的《中國科學報》在周三(22日)發文,指助力大灣區發展的四大因素都與高校的貢獻密不可分,粵港澳三地的高校將會是「各自發力不如歃血為盟」。

文章認為,諸如美國舊金山灣區、美國紐約灣區及日本東京灣區,發展都離不開強勁的經濟勢能、開放的發展環境、優質的人才資源、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共四大因素,當中又與所在地高校的貢獻密不可分。

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科教合作論壇日前在澳門駐京辦舉行。(微博)

分為東西兩岸的粵港澳大灣區,東岸主要為知識密集型產業帶,西岸則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帶,粵港澳三地優勢互補的特徵明顯,例如廣東擁有龐大的產業集群,對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的需求量大,而香港、澳門雖然地處一隅,但積累較多基礎研究、成果轉化。

文章指出,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合作的重點主要有三方面,分別是「科教合作,輪出更多創新成果」,「關註青年,培養更多創新創業人才」,以及「開放合作,『和最親近的人謀事』」。

文章引述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及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的言論,認為在科教合作方面,大灣區高校應聚焦重大、尖端、基礎領域的創新研究,搭建更多科研大平台、大項目、大團隊,產出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推動三地產學研分享轉化。

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微博)

至於在關注青年方面,文章認為要實現科教合作,離不開愈來愈多的創新創業人才加入,而開放合作則是「Your best friend is next door(近鄰乃摯友)」,「正如段崇智比喻,粵港澳三地高校是『一家人』,和最親近的人謀事,樂見其成」。

(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