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研究:大熊貓進化程度較預想低 吸收營養的結構像食肉動物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中國「國寶」大熊貓竟是食肉動物?中國和澳州科學團隊近日發現,從消化吸收營養結構上看,以竹子為主要食物的大熊貓屬於食肉動物,而非食草動物。
+4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魏輔文率領團隊,與澳洲悉尼大學營養生態學家大衛·勞本海默團隊合作進行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當代生物學》雜誌。當中提到,從食物種類看,大熊貓像食草動物,但從它所消化及吸收食物的常量營養結構看,大熊貓屬於食肉動物。
研究指出,大熊貓日常攝入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數量,更接近「超級食肉動物」,與狼和野生貓科動物相近。大熊貓具有高度特化的食草性,它擁有適應纖維性飲食的頭骨、下頜肌肉組織和齒型,有用來抓竹子的「假拇指」,並失去了辨別「鮮味」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常與食肉相關。而大熊貓亦擁有類似於食肉動物的消化道、消化酶和腸道微生物。
研究結果亦表明,大熊貓的進化程度比此前設想的要低,甚至更為「表面」;其消化系統變化不大,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大熊貓兼具食草和食肉動物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