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談判或延期 商務部副所長:中國有「硬骨頭」要啃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隨着3月1日期限的臨近,中美貿易談判明顯加速,官媒此前更形容是已進入「衝刺期」。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周四(21日)受訪時透露,目前雙方的談判正朝積極方向邁進,希望盡快尋找並擴大共識,但由於一些複雜問題不能操之過急,不排除延長談判期限。

習近平上周五(15日)首度接見美方代表團。(新華社)

白明表示,中美雙方上周在北京的談判中,已就雙邊經貿問題諒解備忘錄進行具體磋商,在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服務業、農業、貿易平衡和實施機制等問題上深入交流,就主要問題達成原則共識。諒解備忘錄是對談判的框架性承諾,能夠勾勒出相關問題的範圍及實施方向,其本身並無懲罰機制。白明預測會在諒解備忘錄的基礎上,可能還會延伸出很多執行機制、具體協議及法律法規等條約及商業合同。

至於諒解備忘錄的內容,白明認為中美貿易磋談判已不侷限於關稅等邊境措施,而是延伸到國內的體制機制、競爭環境、產業補貼等更廣泛的領域,「這意味着在結構性改革領域,磋商面臨着不少難點,(中國)有很多『硬骨頭』要啃,」白明強調,中方的底線明確,即是對於符合改革開放方向的內容持開放態度,但無法接受限制製造業升級、發展高端製造業等議題。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指出,中美貿易談判不排除會延期。(資料圖片)

擴大進口兼顧自主研發

白明又提到,中國非常願意擴大美國高科技產品的進口,其中包括半導體的進口,但是常年以來,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對華出口管制愈來愈收緊,這是中美貿易產生巨大順差的一個重要原因。他認為中國願意在保證下游企業安全的前提下擴大來自美國的農產品、能源、半導體等進口,但美方不能以此要挾中國企業。中國要保持一定的可替代性,不能被他國「勒頸」,並要注意這部分進口對國內自主研發能力和相關產業的影響。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