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澳關係有待破冰 「外國干政」風波揮之不去

撰文:鄭子健
出版:更新:

近半年來中國與澳洲交惡,至最近雙方高層官員終於來往,但似乎只更突顯兩國關係仍未「破冰」。5月21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阿根廷出席二十國集團外長會議,其間會見澳洲外長畢曉普(Julie Bishop),強調是次為非正式會面,且當場表明:「近來中澳關係遇到一些困難,兩國交往與合作也因此受到影響,這並不是中方希望看到的局面。」
又如上星期,澳洲貿易部長(Steven Ciobo)訪問上海,試圖解決包括葡萄酒出口遇到中國刁難等問題。但是他承認,由於未獲邀請至北京會見中國政府高級官員,是次訪問所能解決貿易的問題很有限。

澳洲總理特恩布爾的言論曾引起中澳外交風波,圖為中國外長王毅今年初訪澳與特恩布爾會面。(視覺中國)

事緣澳洲富邑葡萄酒集團(Treasury Wine Estates)作為全球最大的上市葡萄酒生產商,近來聲稱部份產品在在中國海關通關時受到延誤。此消息拖累其股價下跌,投資者擔心該公司可能因外交爭端而受到影響。然而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內地《北京青年報》旗下公眾號「政知道」5月27日就此撰文分析,指兩國關係惡化早就有跡可尋。

對華疑慮蔓延至民間輿論

對中方而言主要源於兩宗衝突。2016年7月國際仲裁庭判定,中國對南海主權主張不符合國際法,澳洲明確表示中國應遵守這項裁決,因此引起北京不滿。至去年年單,澳洲政府更提出一項法案,表明限制外國勢力對澳洲政治滲透,矛頭直指中國,此舉被北京視為反華行為。

與此同時,澳洲民間亦蔓延對華疑慮。2017年6月,澳洲廣播公司(ABC)指控一名華僑商人為間諜,用錢收買澳洲政客,干涉澳洲內政,更有反對黨工黨議員因據稱向該商人通風報信,被迫引咎辭職。此輪風潮更觸及該國學術圈,如澳洲國立大學戰略與國防研究中心教授Adam Ni指控,中國正在尋求影響、滲透太平洋範圍內的國家,「也包括我們」。

澳洲媒體報道,總理特恩布爾原本可能於3月會到訪北京,惟其後未有任何跟進。(VCG)

中澳關係某程度繫於中美關係

政知道亦指出,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於2015年剛出任總理時,因其在華經商背景,以及有一個中國兒媳,被歸類為「知華派」。時移世易,至去年底特恩布爾政府指為防止來自外部干政,澳洲將禁止國外政治捐贈,矛頭直指中國。至今年5月,他亦重申「絕對支持」相關法案,必定維護澳洲的民主和主權,遏制外國影響和間諜行為。

該公眾號引述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政治專家徐秀軍所言,認為澳洲與不少環太平洋國家一樣,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其對華關係實則某程度體現中美關係走向:「如果中美關係比較好的時候,它的擔憂可能緩解一些。如果中美分歧增多時,澳的擔憂和恐懼感就會加劇。所以說,中澳關係不應該僅從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進行考慮,而是跟這個地區的大國關係相連。」